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试听长江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潜江龙湾镇:“四季有虾”绘就富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10-10

“春卖虾苗夏卖虾,寒冬腊月空塘趴”,这句曾在潜江龙虾养殖户口中流传的俗语,如今正被悄然改写。作为潜江小龙虾的主产区与老牌养殖基地,潜江市龙湾镇以水为基、以技赋能,从冻青垸村的先行探索到郑家湖村的高标准示范,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与横向融合,实现了从“一季红”到“四季旺”的产业升级,让虾农们真正尝到了全年丰收的甜头。

立秋虽至,暑意未退。潜江市龙湾镇冻青垸村的池塘边一派繁忙景象。这个坐拥近6000亩耕地、4000多亩水面的村落,敏锐地捕捉到了“冬季空塘”里沉睡的财富。早在2013年,当“虾稻共作”模式方兴未艾,冻青垸村便已勇做“破冰者”,率先叩响了四季养虾的大门。 “敢为人先,方得天时地利。”村主任朱常清自豪地说,“我们依托村里丰富的水资源,从池塘养虾起步,摸索‘四季有虾’养殖技术,亩均增收3000多元。”

在冻青垸村的一处坑塘边,养殖户陈荣军正在悉心照料水草。这位有着15年经验的老把式,亲历了潜江小龙虾从鱼塘混养、虾稻共作到如今“四季有虾”模式的华丽蝶变。年入40多万的他底气十足地说:“我们通过种植轮叶黑藻、精细化管理,一年四季有虾起,源源不断有钱进。”
作为享誉全国的“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不断迭代小龙虾产业布局。2022年底,潜江市委、市政府启动“四季有虾”池塘精养技术攻关,龙湾镇积极引导养殖户从传统“稻虾”模式向高阶“四季有虾”转型,实现一年四季产小龙虾。
如果说冻青垸村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路先锋,那么郑家湖村258亩高标准“四季有虾”示范点,则堪称龙湾镇小龙虾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样板工程”。记者走近郑家湖村的高标准稻田,一幅“科技助农”的画面跃然眼前:绿油油的稻田间,70公分高的致密围网如防护衣,精准阻断了小龙虾冬眠打洞的退路;田埂旁,崭新的灌溉管道和水质监测设备悄然伫立,为冬季虾苗茁壮成长保驾护航。养殖户郑月浩一语道破玄机:“新技术打破了季节枷锁,冬季出虾,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田埂边,郑家湖村党支部书记郑青龙告诉记者,示范点10月投苗后,将成为全镇“四季有虾”模式的“教学基地”,未来要把经验推广到全村6500亩土地上,让更多虾农尝到甜头。
龙湾镇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潜江市小龙虾主产区之一。龙湾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许承宝介绍说,多年来,龙湾镇养殖户们摸索出了虾稻共作、池塘养虾、虾-莲(藕)共作等多种高效模式。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亩收入约1000-1800元、小龙虾约2000-3000元,而“四季有虾”模式因冬季虾价高,每亩至少增收2000-3000元。

龙湾镇的野心不止于养殖环节。龙湾镇党委副书记朱道昌介绍,龙湾镇正按照“1+N”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级,统筹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虾田增产、虾农增收、虾企增效。

记者来到龙湾镇的潜江市昌贵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厂长莫松林透露,公司年加工调味虾、虾仁、虾尾等数千吨,产值达5亿元-6亿元,却常年面临“吃不饱”的困扰。“四季有虾”模式的出现,犹如一场及时雨,既解决深加工企业的原料不足问题,又进一步提升农户收入。

为了打通这条“四季有虾”的财路,龙湾镇更是做足了文章。龙湾镇党委副书记朱道昌表示,政府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引入城发集团,正全力打造潜江市西南片区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配备现代化冷库、电商平台及冷链物流体系,为小龙虾产业保驾护航。

如今,龙湾镇现有虾稻共作面积79800亩,池塘养虾及虾-莲(藕)共作面积8745亩,稻谷种植及水产养殖类合作社72个、家庭农场29个,从业农户5600多户,年产小龙虾16000吨,产值5.4亿元。

从塘头的“鲜活”到车间的“精细”,再到物流的“快捷”,龙湾镇用“1+N”的链式发展思路,让“四季有虾”不仅停留在养殖环节,更延伸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龙湾镇党委副书记朱道昌表示,随着“四季有虾”养殖技术的全面推广,龙湾镇小龙虾养殖将从“一季鲜”变为“四季红”,真正实现产业强村富民。

 

记者 | 胡玲

通讯员 | 杜少华  袁梦莹 

编辑 | 舒畅  王芳

编审 | 陈雯

监制 | 赵业勤

动态新闻
潜江龙湾镇:“四季有虾”绘就富民新图景
春卖虾苗夏卖虾,寒冬腊月空塘趴,这句曾在潜江龙虾养殖户口中流传的俗语,如今正被悄然改写。作为潜江小龙虾的主产区与老牌养殖基地,潜江市龙湾镇以水为基、以技赋能,从冻
襄阳保康:高矮结合 林下经济实现“一地多收”
近年来,襄阳市保康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鼓励农户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林果林菌林药林茶等复合型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实现农业发展高矮结合以短养长一地多收,既盘活了土地资源,
赤壁这些“村播”书记的镜头里藏着振兴密码
在鄂南赤壁市的青山绿水间,一群特殊的主播正用镜头改写乡村叙事他们胸佩党员徽章,在田埂间、果园里用最质朴的乡音和最真诚的笑脸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截至目前,赤壁市已有
当农民丰收节遇上“中国黄鳝之都”仙桃,这场“鲜”风你跟不跟?
江汉平原的秋风, 裹挟着稻谷的醇香与鳝鱼的鲜美, 扑面而来。 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 今年注定与众不同 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 仙桃黄鳝消费季活动 即将在中国黄
飒飒的她,让多肉开出“多赢花”
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华岗村 有一个萌萌的多肉王国, 农创客乔美是坐镇其中 运筹帷幄的多肉女王。 从种养小白到圈内大神, 乔美筑梦乡野,一路打怪升级, 把多肉种出了圈,更盘出

    潜江龙湾镇:“四季有虾”绘就富民新图景

    用“土法子”种出“平安果”!“村警”老董的“土味”警察故事

    襄阳保康:高矮结合 林下经济实现“一地多收”

    赤壁这些“村播”书记的镜头里藏着振兴密码

    当农民丰收节遇上“中国黄鳝之都”仙桃,这场“鲜”风你跟不跟?

    飒飒的她,让多肉开出“多赢花”

    退伍不褪色 全国劳模郑青龙的乡村振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