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阳市保康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鼓励农户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林果”“林菌”“林药”“林茶”等复合型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实现农业发展“高矮结合”“以短养长”“一地多收”,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提升了种植综合效益。
眼下,保康县正进入核桃采收期。在店垭镇老街村,农户谢启兵与几位村民采收完核桃后,又开始清理核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地里的杂草。谢启兵介绍说,近期雨量十分充沛,林下杂草生长得比套种的黄精和苍术要快,必须尽快除草。
老街村的核桃种植基地是湖北省优质农产品(核桃)生产基地创建示范区之一,基地里套种了一百多亩中药材。保康县店垭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陈永锋告诉记者,核桃与中药材套种省工、省力,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
陈永锋告诉记者,核桃间距有7-8米,林下空间充足,非常适合套种中药材。记者看到一株株黄精长势喜人,有的已经结出了墨绿色的果实。
而在店垭镇栾家坡村四组,核桃树下套种的是一垄垄绿油油的茶叶。栾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张顺福介绍说,村里2008年开始在茶田种核桃,面积约600亩。春夏两季采茶,秋季收获核桃。核桃树可为茶叶遮挡烈日,处理过的核桃果皮是茶田不可多得的天然肥料,“高矮结合”让山林实现“一地多收”。
记者来到保康县寺坪镇樟木沟村四组时,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胡富军正在与村民们一起在林下除草。胡富军告诉记者,林下套种的淫羊藿即将进入收获期。除了淫羊藿,林下还套种了黄精、白芨、苍术。
樟木沟村海拔高,耕地面积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合理调控种植模式十分重要。胡富军介绍说,林下经济的发展既能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提供新的渠道,又不会占用耕地,还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保康县有森林面积406.53万亩。近年来,保康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锚定农业发展“高矮结合”“以短养长”“一地多收”,持续盘活林地资源,引导林农多渠道增收。截至2024年底,保康县累计发展林下经济林地总面积45.98万亩,林农人均年增收7200元,林下经济产值突破9亿元。保康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玉阶表示,保康县将围绕打造“一区三地”、建设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目标,聚焦林下种植等重点项目,大力实施示范引领、壮大基地规模,大力推广‘核桃+N’林下套种套养模式,发展核桃林下复合经营项目,全力推进森林康养项目建设,不断丰富产业内涵,让保康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发展的绿色引擎、群众的金山银山。
记 者 | 傅月昊
通讯员 | 王晓丹 邢忆星
编 辑 | 祝莎莎 罗晗旖(实习生)王芳
编 审 | 朱 兵
监 制 | 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