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既要又要!宜都这个村巧向土地要效益


发布时间:2025-08-28

当村里涌进一波又一波游客,

当线上新增一个又一个订单,

六里冲村关于“咋样向土地要效益”的解法逐渐清晰。

既要出力气,又要动脑子;

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俏。

秉持着“既要又要”的创业态度,

六里冲村两委从一片有限的土地中

要得了一座潜力无限的花果山。

一颗生津又生金的巫山脆李,味道有多赞?

一块去山上尝一尝!

盛夏的午后,当记者走进宜都市枝城镇六里冲村的村委会,仿佛闯进了一个果香氤氲的清新地带。大厅的水泥地上铺满了青黄色的脆李,才下树的果子散发着山野的气息。

“进入盛果期,现在每天能采一两千斤。我们村的李子又香又脆,吃了不打瞌睡!”

头发花白的村民李家平坐在密密麻麻的李子中间,正在专注地选果、装箱,屋外声嘶力竭的蝉鸣成了提神醒脑的“配乐”。

六里冲村种了70亩巫山脆李,基地位于村里最偏僻闭塞的一角。海拔高、坡度陡,在村民们眼中是典型的“瘦田”,种啥都难活,想要在这样的土地里淘金简直异想天开。

然而,看似贫瘠的山地,其实是培植特色农业的沃土。打破成见,几年前,六里冲村两委开始试着向这70亩山地要效益。

“以前这里种了大片的金银花基地,但由于土壤不适合,最终没搞成。当时在我们村蹲点的书记支了一招,建议改成李子基地。”基地技术员孙永元说,没人敢打保票种李子一定能行,但大家都知道不种的话便啥也没有。

被誉为“中华名果”的巫山脆李能适应荆楚大地的水土吗?2022年,六里冲村两委在实地考察了解了巫山脆李的种植环境后信心倍增,当年便将村里漫山遍野的金银花换成了清一色的李子树。

“海拔四百米左右最适宜这个品种的生长,昼夜温差大,白天始终要有阳光照射。这里的地理位置跟重庆巫山的地理环境很相似,所以我们的口感和那边是无差的,清脆可口。”

三组村民孙永元是李子基地的技术员,也是与这片果园感情最深的人。过去三年多,他见证并参与了这片果园的生长、壮大。随着枝叶日益繁茂、果实逐年丰产,六里冲村的乡亲们渐渐意识到,“贫瘠”与“肥沃”或许只有一步之遥,而这关键的一步则是因地制宜的产业决策。

“在我们村做工程的有巫山县来的工人,他们对这个基地赞不绝口,说比他们那儿的原产地管理的还要好。火车跑得快,全屏车头带,村两委付出的心血最多了。”

树高一律不超过两米,枝丫全部像伞一样撑开——环顾果园,记者发现六里冲村的李子树似乎不约而同地遵循着某种规则,呈现鲜明的秩序美。孙永元说,这种视觉上的美感蕴含着整枝、塑形的技巧,而这恰恰是李子基地的“优产秘笈”。

“你看它的树形,向四周伸展,中间要舍得疏枝,这样透光性更好。阳光是天然的杀菌剂和甜蜜剂,果子要是长期晒不到阳光,产量、质量都够呛。”

这片由六里冲村集体牵头打造的李子基地,如今是村里最活跃的土地。丰收的季节,80多位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每天清晨五点上山采果,大家全力以赴采摘的不仅是家乡的招牌农产,也是自己的致富希望。

“采果有标准,四不摘,青的不摘、红的不摘、小的不摘、烂的不摘。”孙永元告诉记者,被太阳晒得“脸蛋”绯红的李子其实甜度最高,但脆度不足、口感欠佳,无奈也只能出局。

在村支书黄华耘运营的短视频账号中,能看到这些巫山脆李从整枝、疏果到选果装箱的整个过程,这些不上滤镜、不加特效的短视频以原生态的基调吸引了不少粉丝,链接一挂,线上订单纷至沓来。

一颗不负使命的巫山脆李,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俏——特级果装精品礼盒,88元一件供高端市场;一级果发普通快递,8元一斤走亲民路线;剩下的小果口感脆甜但颜值“磕碜”,咋办?

“小个个的果子,达不到商品果标准的,每天下午四点拖到集贸市场去卖。10块钱一袋,市场反响特别好。黄书记带队,村干部全员上阵,现在我们是处于自己造血的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尽量把所有的李子都变现。”

六里冲村党总支委员汪春吉说,将果子分级销售充分变现,只是盘活山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盘”。春和景明时,李花盛开,山上像下了场雪,白茫茫一片,与半山的茶园相映成趣。

“春光最诱人,晴雨两相宜。下一步就要朝农旅融合的方向发展,把李子园和茶园打通,完善停车场、游步道等基础配套,还要在山顶建一个观光平台。”

既要卖舌尖上的体验,又要卖差异化的风景——在六里冲村的产业规划中,这座花果山是拓展“一村多业”的引擎,未来这片有限的土地将释放无穷的潜力。
 

记   者 | 郭蜜蜜

通讯员 | 杨小雨

编   辑 | 梁媛梦

编   审 | 陈   雯

监   制 | 赵业勤

动态新闻
咸宁近郊解锁了一片“策马奔腾”的快乐地
在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紫潭村,一片废弃10年、坑洼不平的除土场,在今年这个夏天被奔腾的马蹄声唤醒。由陕西人董仲军投资的赤兔马休闲牧场不仅为咸宁市民解锁了策马奔腾的休
既要又要!宜都这个村巧向土地要效益
当村里涌进一波又一波游客, 当线上新增一个又一个订单, 六里冲村关于咋样向土地要效益的解法逐渐清晰。 既要出力气,又要动脑子; 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俏。 秉持着既要又要
黄冈团风:“三轮车书记”童春安的乡村振兴路
黄冈市团风县淋山河镇宋岩村党支部书记童春安,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三轮车书记”。他经常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田间地头,带领村民们通过发展茶叶、黄桃等特色产业,实现产业
宜昌长阳:青春“网”事 00后网格员的山乡答卷
以脚步为尺,丈量弯弯山路;用真情作墨,晕染袅袅乡情。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万里城村网格员、00后青年张灵宝,挥别繁华都市,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并扎根下来,用真
襄阳南漳:返乡青年建起宠物产业链 营收近千万元
襄阳市南漳县的返乡青年张真,是一名爱狗人士。她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了致富产业,8年时间,她不仅攒齐了宠物用品、美容、繁育的全产业链拼图,还带着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咸宁近郊解锁了一片“策马奔腾”的快乐地

    既要又要!宜都这个村巧向土地要效益

    黄冈团风:“三轮车书记”童春安的乡村振兴路

    宜昌长阳:青春“网”事 00后网格员的山乡答卷

    襄阳南漳:返乡青年建起宠物产业链 营收近千万元

    返乡创业一波三折 “90后”漆晟杰大棚种出致富果

    襄阳枣阳:“桃乡女孩”包雪的“桃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