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集团动态

黄石阳新:芦湖村的“辣”日子好红火


发布时间:2025-04-10

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芦湖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入山东寿光大棚技术,规模化种植反季节“网红陇椒”,实现亩产2万斤、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蹚出了一条集体创收、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振兴路。

春雨润沃土,农时催人勤。记者来到浮屠镇芦湖村辣椒基地,一掀开大棚塑料门帘,如同进入一片辣椒密林,一垄垄一人高、绿油油的辣椒苗上结满辣椒。村民邢鹏一边采摘辣椒,一边笑着告诉记者,这种螺丝椒抢手得很,一年能连续销售8个半月,供不应求。

“如今,这样红火的产业,芦湖村人过去想都不敢想。”芦湖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卢忠日说,芦湖村因芦苇丛生、湖泊遍布而得名,有“水窝子”之称,人均不足一亩土地,薄弱的产业基础让芦湖村的发展之路困难重重。

2022年,一束希望之光穿透阴霾。在阳新县政府的组织下,芦湖村党支部书记卢忠日和其他十几个村的村支书一道前往江西信丰考察。卢忠日回忆说,一踏入江西信丰的蔬菜大棚,他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致富商机——陇椒。这种源自荷兰的辣椒品种,生产周期长、产量高,当时5元一斤的市场价格,让卢忠日认准了要发展陇椒产业。

考察归来,卢忠日决定在村里流转土地种陇椒,他没想到的是,遭到了村民们的反对。卢忠日没有气馁,一方面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前往江西实地考察,让大家眼见为实;另一方面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打动村民。他诚恳地向村民们承诺:“按照国家土地政策,流转一亩地,每年给大家650元租金,国家发放的土地补贴,一分不少,依旧归村民!”

为了让陇椒能在芦湖村“安营扎寨”,茁壮成长,卢忠日开启了产业“取经”之路。一年内,他曾六次驱车奔赴江西,从土壤检测、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到大棚造价,每一个节点都仔细研究。

陇椒,是原产于荷兰瑞克斯旺的杂交螺丝椒,耐低温、抗病性强、易于管理,产量比同类品种高。来自山东寿光的技术员洪佃贵告诉记者,由于陇椒种植技术要求高,因此,他根据阳新实际情况调整了相关参数,采取寿光棉被式栽培模式,一部手机就能操控整个温室大棚,取得了亩产2万斤的高产量。

2022年秋,芦湖村的首批辣椒上市,由于渠道尚未打通,遭遇滞销。为了能快速打开阳新市场,卢忠日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用沿街叫卖的“笨办法”,带领村民化身小贩,直接对接市场销售。村民邢鹏回忆说,那些日子,每天凌晨二点左右,他们就骑着三轮车,载着新鲜采摘的螺丝椒,跑到阳新县各大菜市场去碰运气。

凭借过硬的品质和口感,芦湖村的陇椒终于赢得了市场。邢鹏自豪地说,现在芦湖村的辣椒不仅价格高,颜值美,耐储存,还进入超市,根本不愁销。

辣椒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育苗到采摘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芦湖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村民周显兰说,辣椒基地落户后,不少姐妹在基地打工,每月能挣3000元。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芦湖村以村集体为主体成立辣椒种植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立了占地1100多亩的芦湖村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3个联动钢架结构大棚、7个棉被钢架结构大棚,村集体收入从不足5万元增加至近50万元。芦湖村党支部书记卢忠日告诉记者,这些资金投入村庄建设后,道路宽阔平坦,产业大棚整齐排列,卢湖村旧貌换新颜,真正实现了“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

小小辣椒,串起阳光味道,成为村庄逆袭密码。芦湖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卢忠日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党建引领、订单种植、精深加工与品牌打造,带领村民们将“辣”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   者 | 胡玲

通讯员 | 易相志  姜晓阳

编   辑 | 娄嘉欣

编   审 | 陈雯

监   制 | 赵业勤

动态新闻
黄石阳新:芦湖村的“辣”日子好红火
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芦湖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入山东寿光大棚技术,规模化种植反季节网红陇椒,实现亩产2万斤、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蹚出了一条集体创
咸宁大幕乡:“野樱+”助力颜值向产值转变
2025咸宁市咸安区樱花文化旅游活动期间,漫山遍野的野樱花与2200亩金色油菜花海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春日画卷。这场为期两周的春日盛宴,不仅吸引了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一片丹心护岸青
位于枝江市顾家店镇的关洲岛, 是长江中游的一座江心小岛。 今天,关洲一带聚集了多种大熊猫: 植物大熊猫疏花水柏枝长势葱茏, 空中大熊猫黑鹳常来栖息, 水中大熊猫江豚成群
钟祥客店:“十慢”链接乡村旅游新业态
位于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的钟祥市客店镇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近年来,客店镇充分挖掘、利用资源禀赋,规划打造客店十慢
“柑橘姐姐”王水歆:我在荒山“种”春天
当多数人选择用七年时光精心打磨职场阶梯时,80后姑娘王水歆却选择以工科思维重构200亩荒山。2018年,这位深圳工科精英携丈夫逆向迁徙,在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流转荒山打造橘园。

    黄石阳新:芦湖村的“辣”日子好红火

    咸宁大幕乡:“野樱+”助力颜值向产值转变

    一片丹心护岸青

    钟祥客店:“十慢”链接乡村旅游新业态

    “柑橘姐姐”王水歆:我在荒山“种”春天

    八零后返乡创业 老果园长出“新希望”

    年产值3600万元!孝感澴西村种出美“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