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柑橘姐姐”王水歆:我在荒山“种”春天


发布时间:2025-03-25

当多数人选择用七年时光精心打磨职场阶梯时,80后姑娘王水歆却选择以工科思维重构200亩荒山。2018年,这位深圳工科精英携丈夫“逆向迁徙”,在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流转荒山打造橘园。从脐橙品种的基因筛选到大棚温室种植,她将实验室搬进橘园,栽新品、定标准,成为湖北省鄂东南柑橘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她也被大伙亲切地称为阳新“柑橘姐姐”。   

▲ 阳新县沁园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水歆

初春的下李村沁园家庭农场,繁花似锦:金黄油菜花肆意绽放,粉色桃花、白色梨花争奇斗艳。橘树丛中,一位扎着马尾辫、身穿运动装的女子正指挥着工人们栽橘树苗。她就是“柑橘姐姐”王水歆。

“春天是我们柑橘行业最忙的时候”王水歆一边忙碌一边说道,“现在忙着栽树、除草、打药、施肥、修剪。” 

走进大棚,新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王水歆满脸欣喜。“今天是个好日子。”原来,她盼了许久的新品种爱媛46苗运到了,省农科院技术员也准时赶来。她默默祈祷今年风调雨顺,橘树能多结果子。

说起新品爱媛46,王水歆熟练地介绍起来:“它的糖度比爱媛28更高,脱酸也比爱媛28提早一个星期,是爱媛和春见的杂交品种,不仅有原本爱媛的品质,还多了一份独特香气。” 

技术员在一旁一边示范剪树苗一边讲解:“这个地方嫁接,嫁接后上面不短截的话,营养全往上走,这个芽就长不好,在这里短截,营养就集中在这,芽就冒得快。” 王水歆蹲在旁边,紧盯着果苗,还不时用手机拍下视频。尽管已是柑橘种植土专家,她却总谦逊地笑着说自己不懂的还很多。

谈及回乡创业的经历,王水歆的目光变得柔和而坚定,轻轻捋了捋耳边的头发,缓缓地说道:“以前在深圳,虽然事业小有所成,但每次回到阳新,看到家乡的荒山,心里就空落落的,总想为家乡做些什么。”梦想的种子就此种下,可当她把回乡创业的决定告诉家人时,却遭到母亲强烈的反对。

面对亲人的质疑声,王水歆很淡定。她说回乡种橘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阳新有种橘历史,自家公公世代种脐橙,有技术,有销路,再加上手里还有点积蓄…… 

创业初期,困难如潮水般涌来。开荒,平地,建园……王水歆全程参与设计。为了提升技术支撑,她积极与省农科院专家联系,参加各种柑橘培训班,一边学习一边打造橘园。“每一株橘树苗,都像自己的孩子。” 王水歆吃住都在农场,不懂就请教专家,第一年、第二年频繁询问打药、修剪的时间和方法,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

2018年,王水歆栽下了第一批果苗。尽管阳新县地处北纬30度的柑橘黄金种植区,但一场倒春寒天气还是让王水歆吃了苦头。一夜之间,几十亩地的柚子树全部冻死了,坚强的王水歆流下了眼泪。

这场突如其来的冻灾让王水歆萌生新想法——建一个柑橘品种示范试验基地,选出更适合黄石栽种的柑橘苗。记者走在沁园家庭农场的小路上,看到露地栽培的橘园里,加上了简易避雨栽培装置,右边新建的联动温室大棚,是王水歆重点打造的科技种橘试验地。王水歆感叹说,未来的农业发展要走工业化之路,设施大棚是必然的选择。

冬去春又来,沁园农场逐渐走上正轨。王水歆又先后引入了秭归脐橙、红心柚、桃子等6个品种,每到采摘季节,她的果园成为了黄石地区的网红打卡地。阳新县农业局产业科科长李宏见证了农场的成长,对王水歆赞不绝口:“一个女同志搞农业很不容易,这里每个季节都有水果,品种多样化。”

过去下李村,土地利用率低,产业薄弱,如今也被王水歆的农场带火了。村党支部书记李尚明说,王水歆既盘活了村里的荒地,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今年是王水歆返乡种橘的第七个年头,作为阳新县柑橘协会副会长,她坚持走工业化农业发展之道路,参与制定了黄石地区柑橘种植技术标准,打造了黄石市第一家国家级科技小院。

对于未来,王水歆满怀憧憬,她说:“我希望沁园农场不仅是一个果园,更是一个能让人心灵得到慰藉的花园。我们销售的不光是农产品,还可以是农村生活。”
 

记者 | 胡玲

通讯员 | 易相志 姜晓阳

编辑 | 舒畅 王婧娴(实习生)‍‍‍

编审 | 陈青‍

监制 | 肖鹏

动态新闻
钟祥客店:“十慢”链接乡村旅游新业态
位于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的钟祥市客店镇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近年来,客店镇充分挖掘、利用资源禀赋,规划打造客店十慢
“柑橘姐姐”王水歆:我在荒山“种”春天
当多数人选择用七年时光精心打磨职场阶梯时,80后姑娘王水歆却选择以工科思维重构200亩荒山。2018年,这位深圳工科精英携丈夫逆向迁徙,在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流转荒山打造橘园。
八零后返乡创业 老果园长出“新希望”
近年来,宜昌市兴山县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昭君镇陈家湾村的林峥峥怀揣着创业的热情,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八零后的
年产值3600万元!孝感澴西村种出美“蒿”生活
冬春时节,一盘腊肉炒藜蒿,是餐桌上独特的风味。在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澴西村,藜蒿正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密码。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通过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模式,组建孝感
她,来自“塞上江南”的95后,何以扛起鄂东山村的希望
从“塞上江南”到鄂东山村,从虚拟世界到田间地头,当奋斗目标从“设计游戏界面”升级为“擘画振兴蓝图”,一位在湖北逐梦的95后甘肃姑娘,用“硬核闯将”的人生代码改写了自己

    钟祥客店:“十慢”链接乡村旅游新业态

    “柑橘姐姐”王水歆:我在荒山“种”春天

    八零后返乡创业 老果园长出“新希望”

    年产值3600万元!孝感澴西村种出美“蒿”生活

    她,来自“塞上江南”的95后,何以扛起鄂东山村的希望

    “菜书记”曹晓军的乡村振兴答卷

    荆门钟祥:“杨村姑”逐梦山村带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