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年产值3600万元!孝感澴西村种出美“蒿”生活


发布时间:2025-03-19

冬春时节,一盘腊肉炒藜蒿,是餐桌上独特的风味。在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澴西村,藜蒿正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密码”。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通过“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模式,组建孝感市三清藜蒿种植合作社,凭借过硬品质和广阔市场,带动全乡发展藜蒿种植1200多亩,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年产值高达3600万元,成功走出一条致富路。

早上九点,当记者驱车赶到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澴西村时,700多座藜蒿大棚里热闹不已,只见田埂边货车排起长龙,大棚里收割的藜蒿堆积如山。孝感市三清藜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三清自信地说,凭借20多年的销售经验,三清藜蒿遍布全省各地蔬菜交易市场和商超,几乎都是回头客。

大棚里,72岁的村民王四姑和她的“银发”姐妹们围坐在一起,熟练地摘叶、捆把、切根。“早上8点来,下午5点走。”她笑着告诉记者,一天干活有100块,还包2顿饭,六十七岁的人,上哪儿去过这么快活的日子呀!

这般热闹景象,让人难以想象多年前的澴西村曾是另一番光景。澴西村党支书记王秋平回忆道,当时澴西村戴着“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全村1300多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村集体账上常年趴着个位数,年轻人纷纷南下务工,村子毫无生机。

转机在2001年春天破土。这一年,村民李三清在江苏探亲时发现,当地藜蒿每斤售价高达8元,头脑灵活的李三清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可复制的商机。于是,他果断回乡抵押老屋贷款5万元,从江苏购回1万元藜蒿苗在自家5亩地扦插育苗,又移栽大田做试验,一亩藜蒿居然挣到了7000多元。

消息传开,这场由李三清发起的“绿色试验”,如星星之火,迅速呈燎原之势。2016年,在孝南区卧龙乡政府和农业局支持下,孝感市三清藜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首批47户社员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推行“五统一”模式: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李三清还自创“保底收购+利润分红”机制,承诺每亩保底收入3000元。到2018年,三清藜蒿亩产可达5000—8000斤,种植面积扩展至500亩。

三清合作社的藜蒿,是白蒿中的佼佼者,茎杆如白玉般鲜嫩洁白,口感清新爽口,凭借过硬品质和良好信誉,在市场上一路畅销。2018年,荣获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称号。2019年,澴西村靠着小小藜蒿成功脱贫。

2020年,卧龙乡政府牵头,将藜蒿定为澴西村“一村一品”。政府三年间整合300万元资金,贯通5公里产业路,种植基地通电通水,澴西村的藜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一举达到1200亩,亩平收入1-3万元,产值过3600万元。

浑身是宝的藜蒿不仅叩开了澴西村的致富大门,还带富了卧龙乡其他的村庄。在长湖村,记者遇到正要去澴西村藜蒿交易市场卖藜蒿的雷桂平。一说起藜蒿,老人很激动,他说藜蒿就是他家的小金条,一年收3茬蒿子,能赚十几万元。

▲ “蒿二代”李志刚

如今,老农人遇上新农人,藜蒿产业发新枝。去年8月,90后“蒿二代”李志刚返乡后,为三清合作社装上了“数字引擎”。他引进的自动化分拣线,鲜嫩的藜蒿经过16道精细工序后,摇身变为100克的精品包装,进军盒马生鲜、叮咚买菜等各大电商平台,让藜蒿的身价翻了三倍。李志刚说,现代农业需要年轻人,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从国家级贫困村到全乡产业明星村,从零产值到年产值3600万元,澴西村人用24年时间完成产业三级跳。他们用不懈的努力证明——早春的藜蒿不只是一道时令美味,更能带领澴西村人种出了美“蒿”生活。

 

记者 | 胡玲

通讯员 | 雷振林 陈培

编辑 | 娄嘉欣 王婧娴(实习生)

编审 | 涂丹

监制 | 赵业勤

动态新闻
八零后返乡创业 老果园长出“新希望”
近年来,宜昌市兴山县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昭君镇陈家湾村的林峥峥怀揣着创业的热情,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八零后的
年产值3600万元!孝感澴西村种出美“蒿”生活
冬春时节,一盘腊肉炒藜蒿,是餐桌上独特的风味。在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澴西村,藜蒿正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密码。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通过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模式,组建孝感
她,来自“塞上江南”的95后,何以扛起鄂东山村的希望
从“塞上江南”到鄂东山村,从虚拟世界到田间地头,当奋斗目标从“设计游戏界面”升级为“擘画振兴蓝图”,一位在湖北逐梦的95后甘肃姑娘,用“硬核闯将”的人生代码改写了自己
“菜书记”曹晓军的乡村振兴答卷
从劈波斩浪的远洋船员到运筹帷幄的企业高管,再到扎根泥土的乡村振兴头雁,大冶市大箕铺镇方至畈村党支部书记曹晓军完成了三次令人瞩目的人生跨越。四年来,他盘活全村94%的土
荆门钟祥:“杨村姑”逐梦山村带货忙
在钟祥市客店镇邵集村,有一位小有名气的乡村网红——“杨村姑”,她借助电商的力量帮助乡亲们将大山里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八零后返乡创业 老果园长出“新希望”

    年产值3600万元!孝感澴西村种出美“蒿”生活

    她,来自“塞上江南”的95后,何以扛起鄂东山村的希望

    “菜书记”曹晓军的乡村振兴答卷

    荆门钟祥:“杨村姑”逐梦山村带货忙

    恩施利川:“N”支政务队伍发力 打造“10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

    黄冈浠水:不负春光 高标准农田里忙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