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黄石大冶:山水为台 村民为角 沼山村唱响振兴大戏


发布时间:2025-08-04

一场乡村振兴的大戏正在黄石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的山水间上演。从曾经的省级贫困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从“种桃为生”到“以桃兴旅”,沼山村以山水为台、村民为角,在青山绿水间实景演绎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共富故事。 

骄阳炙烤着鄂南大地,黄石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的空气里,还弥漫着狗血桃丰收季落幕后留下的余韵。村中三千亩桃林褪去了满树红霞,枝头显得清爽了许多。但此刻的林间并不沉寂,“咔嚓、咔嚓”的剪枝声此起彼伏,甚至盖过了恼人的蝉鸣。原来,是大冶市德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传艳正领着十几位村民在为桃树修剪枝条。 

据刘传艳介绍,今年沼山村3000多亩的狗血桃卖了几百万斤,平均价格 6 块钱一斤。全村两百七十户村民中,有三分之二都种了桃子,在家的村民基本都参与其中,每一户靠狗血桃最低收入也有1 万多块钱。

沼山村出产的狗血桃个头硕大,表皮泛着诱人的红色,果肉鲜嫩多汁,口感甘甜脆爽。然而,这样优质的狗血桃,一度因卖难而成为当地村民的负担。

“我们村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种狗血桃的,没有成立合作社前,种出的桃子卖一部分,剩在地里烂一部分。自从2009年有了合作社,就不一样了。桃子还在树上,就卖出去了。行情好的时候,最高价1斤10块钱。”大冶市德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传艳介绍说。

从“烂在地里”到“挂在枝头卖十元”,狗血桃的华丽转身,正是沼山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写照。而真正点燃这把产业之火的,是两个关键节点——2008年,第一届采桃节让山外的人第一次尝到沼山狗血桃的甜;2014年,第一届桃花节又让漫山遍野的绯红成了刷屏的风景。一果一花,两个节点,把曾经的“烂桃”变成了“抢手桃”,也把沉寂的村庄推到了聚光灯下。

路宽了、桥通了、环境美了,沼山村一天天变样,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吸引来游客,也让一些在外闯荡的生意人看到了商机。大冶佳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宗佳就是其中之一,他看中沼山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日益兴旺的旅游势头,带着自己擅长的橙子种植技术,来到这里扎下了根。“正好可以和沼山村的乡村旅游做配套。差不多200亩,橙子销售周期刚好和桃子错开,从11月底一直卖到来年春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到来,如同往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叶宗佳用大棚锁温、错峰上市的办法,不仅把橙子卖出了“春节价”,也让沼山村的乡亲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种桃子之外,还有另一条“时间赛道”。受到启发,村民刘加安率先行动,他在原本种植300多棵狗血桃的基础上,又嫁接了油桃、黄桃,早、中、晚熟品种梯次排开,采摘期从7月一口气延长到10月。

刘加安住在沼山村刘通湾。只见溪水从一座半月形的石桥下潺潺流过,白墙黛瓦的古民居沿溪边排开,墙头上探出几枝石榴花。2014 年,刘通湾入选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2023 年,沼山村启动4A景区创建,村里请来了专业设计师,清理河道、加固河岸,连房子的外立面都统一修成了徽派风格,最终形成了现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模样。

刘加安家的老房子就藏在这片古民居里,青瓦铺就的屋顶、雕花的木窗棂,都是这次改造的“点睛之笔”。他也趁此机会,将房内进行改造翻修变身民宿对外经营。“有10个房间。今年才开始营业,连吃饭一起差不多赚了接近20万元。”

记者沿着刘通湾的青石板路往前行进,经营一家小卖部的村民刘国民坐在店门口的小板凳上,摇着蒲扇。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他的脸上满是惬意。记者看到,他的店旁是一家装修雅致的咖啡店——鸡舍奶咖。

刘国民告诉记者说,这里以前是他家的鸡棚。两年前由政府投资改造后转租出去,他每年能获得2000多元租金。

从鸡棚到咖啡店,藏着的是沼山村产业振兴的密码。近年来,沼山村通过狗血桃种植铺就发展底色,再以乡村旅游激活全盘,先后捧回了“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等国字号荣誉。2024 年12月,沼山村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沼山村上演的这场“山水大戏”增添了最亮的一道追光。

2024年,大冶市保安镇深挖文化与自然资源,依托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打造了大型沉浸式水上漫游演出《桃花源里》,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每天夜幕低垂,《桃花源里》就在沼山村的山水之间拉开帷幕。沼山“古村桃乡”景区票务负责人郑琳介绍,演出有 160 多位演员,其中 110 多位是当地村民,他们白天劳作,晚上演出。舞台搭建于山水之间,融合了撒网捕鱼、水上市集、村舍夜话、欢庆丰收等16个极具乡土气息的场景。演出巧妙利用声光电技术,把月色星空化作天然幕布,游客乘船漫游其中,仿佛穿越千年,亲身感受世外桃源的独特魅力与原生态的农耕生活、风土人情。

从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到4A级景区,从“桃里谋生”到“景里致富”,沼山村人用勤劳和智慧证明:乡村的美,不是“复制粘贴”,而在“守正创新”;振兴的路,不是“好高骛远”,而在“脚踏实地”。

沼山村党总支书记刘俊谈起沼山村的未来,信心满满。他介绍说,目前村里已有 38 家民宿,桃花节时农家乐有上百家。2024 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 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 86 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 100 万元。

华灯初上,《桃花源里》的歌声还在湖面荡漾。演出谢幕后,村民演员们脱下戏服,“下班”回家。日复一日,这场以山水为台、村民为角的振兴大戏,在沼山湖边还在继续。

记   者 | 方楚楚

通讯员 | 黄梦竹 卢丽君

编   辑 | 梁媛梦 马静

编   审 | 朱   兵

监   制 | 杨   斌

动态新闻
黄石大冶:山水为台 村民为角 沼山村唱响振兴大戏
一场乡村振兴的大戏正在黄石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的山水间上演。从曾经的省级贫困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从“种桃为生”到“以桃兴旅”,沼山村以山水为台、村民为角,在青山绿水
宜都市泉水河村:一株救心菜,如何炒制振兴“硬菜”?
盛夏,很多村庄启动了蔬果时间, 宜都市枝城镇泉水河村却进入了 姗姗来迟的花时间。 这里的花,是救心菜花! 被誉为植物钙片的它 不仅绽放出了农旅融合的流量小花, 更炒制出了
黄冈市黄梅县:一座小院托起藕塘村的盛夏丰年
在黄冈市黄梅县杉木乡藕塘村,一片600多亩的荒废园区经过一群返乡青年的改造变身朝气蓬勃的杉杉小院,它不仅成为集餐饮、采摘、露营、烧烤、垂钓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乡村休闲综
杨梅林下养土鸡 丝瓜田里“织黄金” 梅山村“三重奏”盘活荒山
酸酸甜甜的杨梅、林间漫步的土鸡、能“织”出财富的特种丝瓜,黄冈市黄梅县杉木乡梅山村巧奏乡村振兴交响曲,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既搞活了一方产业,也带富了一方百姓。
荆楚粮油:5G工厂赋能 粮食加工产业焕新升级
“三夏”时节,农业生产进入关键阶段,科技正为农业生产注入新活力。潜江市粮食加工企业利用5G智能先进技术,助力粮食加工产业升级,保障粮食高效生产。

    黄石大冶:山水为台 村民为角 沼山村唱响振兴大戏

    宜都市泉水河村:一株救心菜,如何炒制振兴“硬菜”?

    黄冈市黄梅县:一座小院托起藕塘村的盛夏丰年

    杨梅林下养土鸡 丝瓜田里“织黄金” 梅山村“三重奏”盘活荒山

    荆楚粮油:5G工厂赋能 粮食加工产业焕新升级

    走“红”的乡村|黄石市阳新县岩泉村:红岩泉涌绿意浓 四色交融绘新篇

    走“红”的乡村 | 宜昌市石牌村:82年后,他们在峡江续写“守护”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