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湖北坐拥丰富水资源禀赋,水利工程体系完善。近年来,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省水科院”)以技术为“钥”,深耕绿色水经济发展实践,构建水生态产品完整转化全链条。截至目前,省水科院已支撑巴东、丹江口、夷陵等地完成 10 余单生态产品交易,为中部乃至全国水利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 “湖北方案”。

全链条技术体系:
破解生态价值 “核算难” 痛点
“生态效益看不见、摸不着,想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是不少地方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湖北省《湖北省推进水资源水工程资产化改革试点方案》给出了具体操作步骤。省水科院靠着技术创新,率先构建 “核算-评估-交易-反哺”全流程技术体系,尤其在 “算清生态价值” 这件事上,打破了 “一刀切” 的老办法,让 “隐形” 的生态价值能精准算出来、变成真金白银。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个新事物,不管是山上的水土保持项目,还是湖边的水利风景区,都用一套指标算,结果要么算不准,要么体现不出项目的真实价值。针对这个问题,省水科院深入调研不同项目的生态功能特性 —— 比如水土保持项目核心是涵养水源、减少土壤流失,水利风景区关键是提供文旅体验、康养服务,明确各类项目的价值核心差异;再结合《湖北省推进水资源水工程资产化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整合生态监测数据、市场需求信息,历经多轮技术论证与实践调试,省水科院最终给不同项目 “量身定制” 了算账方案,形成覆盖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 3 大类 20 余项核算科目的分类核算框架,并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多元量化技术,让不同类型生态产品的 “隐性价值” 都能 “对号入座”,转化为 “精准经济数据”,打通了从 “绿水青山” 到 “金山银山” 的关键一步。
这套技术到底好不好用?依托为水土保持类项目量身定制的专项核算方案,省水科院对巴东庙坪河小流域开展精准测算,最终得出该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增量达 7146 万元的核心数据;并以这一科学测算结果为依据,编制完成专业详尽的生态价值核算报告,清晰量化了项目的生态效益。这份核算报告不仅为生态产品交易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更直接助力该项目成功落地 —— 顺利完成全国第四单、中部六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交易,184 万元的交易金额,让三峡库区的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当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红利。
三大 “首单” 标杆:
技术支撑下的多元转化实践
立足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责任与湖北水资源禀赋,省水科院以技术赋能差异化转化,聚焦不同区域生态发展需求,打造的三大 “首单” 项目,形成差异化转化路径,共同构筑起生态价值实现的 “湖北矩阵”。
在鄂州石桥水库水利风景区项目中,省水科院不仅全程技术指导,更深度参与政策创新 —— 指导鄂州出台全国首部市级《水生态产品价值交易管理办法》,同时创新设计 “经营权转让 + 绩效约束” 模式,以景区核心资源 20 年生态旅游经营权为标的完成 222.28 万元交易,并明确要求经营者每年将不低于 20% 收益投入生态维护,构建 “保护 - 开发 - 反哺” 良性循环,契合 “不搞‘一刀切’、不简单‘一卖了之’” 的改革原则,预计带动当地旅游收入年均增长 20% 以上、新增就业岗位 200 余个;转向夷陵普溪河小流域,省水科院创新 “水土保持 + 水利风景区” 融合核算模式,精准核算出片区 2.29 亿元生态产品总价值,凭借科学数据推动 7000 亩集体林草地 10 年开发经营权以 235 万元成功交易,更撬动中国银行 5000 万元绿色信贷授信支持,用于生态修复与低碳康养开发,作为湖北省绿色水经济发展中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的首次实践,打通了 “生态治理 + 绿色金融赋能” 创新路径;
而在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丹江口炭沟河项目中,省水科院采用 “地面监测 + 遥感反演 + 模型核算” 三维技术体系,组建10余人的专项团队开展地面调查,历时20 余天获取各项指标并结合遥感影像反演,通过模型精准测算出 2001-2024 年累计碳汇量 18.65 万吨,指导完成湖北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目前十堰市已以此为基础,推进库区 7 条小流域集中交易,总金额达 2500 万元、获银行授信 1 亿元,为核心区探索 “生态保护 - 碳汇增收” 新路径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锚定绿色水经济:
持续注入 “水生态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湖北以绿色水经济为引擎,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作为关键抓手,激活生态价值并推动绿色发展。截至目前,全省今年已完成20单交易、签约4.41亿元,居中部首位,为“两山”理论转化提供了鲜活的湖北样本。
立足“十四五”坚实基础与“十五五”规划新起点,省水科院将持续完善全链条技术支撑:优化水土保持、河湖治理等领域核算体系,探索用水权交易、流域生态补偿等多元转化路径,构建“核算-评估-交易-反哺”全流程技术体系。通过精准服务与多元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构建河湖生态、社会、经济“三效共赢”格局,为湖北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注入强劲 “水生态动能”,让绿水青山成为荆楚大地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与民生福祉的坚实支撑。
(记者:段晋涛 曾肖 通讯员:杨伟 袁君宝 编辑:娄嘉欣 编审:李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