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走“红”的乡村 | 何功伟村,一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村庄


发布时间:2025-07-1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小渡船街道何功伟村是一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村庄,原名方家坝村,是何功伟烈士囚居、就义、长眠之处。1941年,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被捕入狱。面对敌人一次次严刑拷打、一次次劝降利诱,他毫不畏惧、不为所动,高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年仅26岁。84年过去了,何功伟村这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立足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何功伟村距恩施市区不远,在村里的观景台可以远眺恩施市区

雨后恩施的天空好似被洗过一样,蓝得耀眼,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格外热烈。

记者驱车来到距恩施市区仅十多分钟车程的小渡船街道何功伟村。在杨家老屋前,记者遇到正帮着屋主杨世永老人打扫庭院卫生的何功伟民兵连民兵向丽萍。 

“这里就是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关押何功伟烈士的地方。” 向丽萍是村里的红色场馆义务讲解员。她告诉记者,起初,何功伟被关在老屋一间不足两平方米的谷仓里,反动派发现他通过谷仓的小窗教杨家人读书识字后,又把他转移到一个2.4米深的地窖中,吃喝拉撒全在里面。

关押何功伟烈士的地窖

杨家老屋很小,虽几经修缮仍略显破旧。记者看到墙上张贴了一首名为《狱中歌声》的诗。它作于1941年七八月间,是何功伟同志被敌人单独关押在小谷仓时,按冼星海所作《夜半歌声》曲填词而作。诗虽不长,寥寥数行,却透露出何功伟烈士苦中作乐的坚持与不屈不挠的气节。

何功伟所作《狱中歌声》

围坐在杨家老屋前,年过七旬的杨世永说起杨家与何功伟烈士的往事与缘分,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杨世永的父亲杨齐发当年不过10岁出头,质朴的孩童有着金子般的心。国民党反动派因他年幼而忽视了他,于是他主动为被囚禁的何功伟烈士倒马桶、热饭菜,何功伟烈士则是趁机教他读书识字,也慢慢在他心里种下红色的种子。

何功伟在狱中写给妻子与父亲的信

在何功伟因叛徒告密被捕后,国民党反动派想尽各种方法对他威逼利诱,还找来了他年迈的父亲何楚瑛前来劝降。何功伟得知此事,给父亲写下了两封诀别信。在信中,他写道:“而儿之所以始终背弃大人养育之恩,断绝妻子之爱,每顾而不悔者,实不愿背弃绝大多数人之永久利益以换取吾一家之幸福也。”他在给妻子许云的诀别书中写道:“告诉我所有的朋友们,加倍的努力吧!把革命红旗举得更高。好好地教养我们的后代,好继续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时任国民政府湖北省主席的陈诚将信截留阅后无可奈何地说:“其伟人也!”

位于恩施烈士陵园内的何功伟就义处

1941年11月17日,何功伟在恩施市方家坝五道涧英勇就义。“通往行刑地的路有百级石板台阶,国民党反动派此时仍不死心,刽子手在途中不断地劝降。”

何功伟民兵连民兵向丽萍哽咽地说:“他们问他回不回头、投不投降,只要回一次头,就能活命。但是何功伟一步一个脚印地慷慨向前走,始终没有回头,直接走到这个位置慷慨就义。”

烈士就义处如今已是恩施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妇女部长刘慧馨等21位烈士。记者看到,去年刚落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凭吊者刚刚敬献的花篮,仿佛在述说着对先烈的感激与思念。

何功伟村新建的文化礼堂二楼,是何功伟民兵连办公室。何功伟民兵连连长黄伟介绍说,2024年3月20日,民兵连被正式授旗为“何功伟民兵连”,现有民兵60人。民兵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急时应急,同时承担村里红色讲解员的工作。

办公室墙上,何功伟烈士之子何继伟为民兵连题写的“学习强军思想,做新时代好民兵”几个大字激励着每一位民兵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

2000年,何功伟妻子许云为何功伟小学题写校名

何功伟村原名方家坝村。为了纪念何功伟烈士,2000年,改名为何功伟村。

何功伟村位于恩施城郊望城坡林海必经之路,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但多年来,村里的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

红色资源是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财富,于是,何功伟村把推动红色村庄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行动相结合,把村庄打造成既有红色党建内核,又有美丽乡村颜值,还有致富增收实惠的现代乡村。

何功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尔雨说:“我们围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恩施烈士陵园为中心,打造集红色文化传承、党员教育培训、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示范效益同步提升。”

贯穿何功伟村的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起何功伟囚居旧址杨家老屋-何功伟政治生活馆-何功伟刘惠馨烈士就义处-恩施烈士陵园,每年有5万多人在这里开启他们的红色远足之路。

红色旅游线路旁,“七色花海”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赏。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驻何功伟村第一书记胡勇告诉记者,何功伟村位于恩施城郊,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何功伟村坚持发展农旅融合产业,通过红色旅游与纳凉经济吸引游客,带动群众增收。村里租赁农户近200亩土地建设“七色花海”,种植彩色油菜和向日葵,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和民宿30多家。同时,改造闲置房屋打造农产品加工生产、展销、电商等综合体,形成产业链,为农旅融合提供配套服务。

去年,为了打造何功伟村农耕文化体验馆,进一步拓展延伸农旅融合范围,何功伟村与位于小渡船街道的恩施市红满江商贸责任有限公司建立村企合作关系,鼓励村中有条件、有意向的村民将闲置坡地利用起来,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对标城区近郊半日游的标准,将何功伟村与恩施其他旅游景点相连接。

红满江商贸责任有限公司负责人代义表示,恩施的旅游资源很丰富,游客可以在主要景点游玩的间隙中来到村里体验农耕文化。今后何功伟村可以成为一个城市后花园,既可以满足农耕文化体验需求,又能够将人流量带来。

何功伟村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没有大改大建,而是发掘深厚的红色文化,创新性地探索出体验式红色旅游模式,将何功伟烈士在村中最后的经历复原再现,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能更好地感受这片红色土壤中蕴含的红色精神。

红满江商贸责任有限公司负责人代义说:“我们正在建设体验式、拓展式的红色教育基地,设计了‘重走英雄路’‘找寻三封家书的故事’等情节,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

何功伟烈士雕像

红色文化为村庄增颜值、提气质,何功伟村正大步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红色美丽故事。

记   者 | 傅月昊

通讯员 | 谭涛 刘友  

编   辑 | 娄嘉欣

编   审|仇红月

监   制 | 肖   鹏

动态新闻
走“红”的乡村|鄂州保团村:十里红道映初心
鄂州市沙窝乡保团村,是一片红色热土,地处鄂南抗日根据地麻羊垴遗址腹地。当年,英雄的保团人民与新四军一道,为创建和保卫以麻羊垴为中心的鄂大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牺牲和
走“红”的乡村 | 何功伟村,一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村庄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小渡船街道何功伟村是一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村庄,原名方家坝村,是何功伟烈士囚居、就义、长眠之处。1941年,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被捕入狱。面对
襄阳保康:采果率超90%!核桃采收机上新
7月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核桃机械化采收试验,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核桃种植基地举行,本次试采标志着当地核桃产业正式迈入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新阶段。
短视频赋能 枝江这位90后村干部拍“火”了家乡的农产品
杨波是宜昌枝江市仙女镇金湖村的一名90后村干部,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拍摄短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美景和农产品,吸引了大量粉丝,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一个瓦仓“谷贩子”的稻香逆袭之路
宜昌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村村民汪宗平,这个曾经背着麻袋收稻谷的谷贩子,用18年的时光,执着地将家乡的冷浸田、山泉水与北纬31的黄金气候淬炼成米色如玉、清香扑鼻的国家地理标

    走“红”的乡村|鄂州保团村:十里红道映初心

    走“红”的乡村 | 何功伟村,一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村庄

    襄阳保康:采果率超90%!核桃采收机上新

    短视频赋能 枝江这位90后村干部拍“火”了家乡的农产品

    在鹤峰这个村,“茶颜”果真悦色!

    从零星种植到连片发展 天门汪场镇将小半夏种成富民大产业

    大山深处的彭家沟“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