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追花逐蜂练"功"忙 父女困境"蜜"出路


发布时间:2021-12-30

在安陆市雷公镇彭桥村有一对颇有名气的养蜂父女郑则全、郑菁林,女儿郑菁林是孝感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首届学员,她将在大学学到的电子商务知识与养蜂产业相结合,转变养蜂思路,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寻觅到一条新的养蜂之路。

今年的冬季,气温降得格外缓慢,正在自家后院蜂箱前查看蜜蜂状况的郑菁林告诉记者,这几天她正密切关注天气,为蜜蜂越冬做准备。            

郑菁林的养蜂知识来自于父亲郑则全,她是闻着蜜香长大的。父亲养蜂42年,从她记事起家里的收入来源就是那一箱箱的蜜蜂。           

彭桥村紧邻雷公镇主街道,以前村里产业相对落后,单纯靠种田难以维持一家人的开销。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则全认识了从浙江来雷公镇放蜂采集荆条蜜的蜂农,就拜师学起了养蜂。

    

养了大半辈子蜜蜂的郑则全告诉记者,刚开始养蜂的那些年他从来不担心酿好的蜂蜜卖不出去,好的年份一年轻轻松松能赚上十来万块钱。但从2015年开始,由于国内蜂蜜出口量逐年降低,老郑也开始犯起了愁。           

郑则全:“以前主要是靠收购商、特产公司收购出口,现在出口量减少,收购也就减少了,所以产品难得销售,有点愁。”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这是蜜蜂辛勤采蜜的真实写照,也是“追花逐蜜”的养蜂人的真实境遇。相比销售的低迷,让老郑更头疼的是,养蜂也不再得心应手了。随着气候的变化无常,原先年复一年遵循的时间表、老法子不再奏效。         

郑菁林对记者说:“现在养峰的情况是今年你无法预知来年的气候,所以要时刻紧盯气候,追赶花期,否则收入就要降低。”          

因为父母年纪渐长,加上孩子也需要人照顾,2010年,在外务工的郑菁林回到家乡,接下了父亲的养蜂事业。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亲养蜂的她逐渐发现,如今要想养好蜜蜂已不能照搬老办法。一味追求蜂箱数量行不通了,必须先提高蜂蜜的品质,变单一销售渠道向多渠道延伸。       

2018年,孝感首届“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招生,雷公镇推荐了8名青年,郑菁林入选。入校后,郑菁林选择了电子商务专业,她想搭上电商的快车,把家乡的优质农副产品尤其是自家的蜂蜜卖到全国去。

郑菁林边学习边实践,她从原来单纯卖蜂蜜,到生产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系列产品,统一蜂产品的包装与规格,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多种方式,将蜂蜜销往全国各地。郑则全高兴地告诉记者,没想到家里的蜂蜜在网上也能卖得这么好。

为将“甜蜜”的事业越做越甜,这两年,郑菁林说服父亲调整养蜂的节奏,不再追求蜂箱的数量,而是追求蜂蜜的质量,尝试着走出一条小而精的养蜂之路……       

​《垄上行》记者:方楚楚

动态新闻
垄上集团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宣传主题,垄上集团践行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
今年这台“国字号”春晚,绝不会“撞晚”!
2024年12月4日,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场举国欢庆的年终大典,中华儿女花样贺岁、百般纳福,其实都绕不
恩施鹤峰:“暖消费”持续升温 激活冬日“舌尖经济”
随着气温降低,人们对温暖食物的渴望愈发强烈。在恩施州鹤峰县,火锅、烧烤、铁板烧等餐饮“暖消费”受到不少市民青睐,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冬日“舌尖经济”不断释放“火热”
荆州李埠镇:设施农业绽放冬季好“丰”光
天气渐寒,荆州市李埠镇的田间地头却迎来了好丰光,近2万亩大棚莴笋逐步进入收割期,百姓们抢抓农时,忙着采收、装箱,销往全国各地。这个冬季,在设施农业的加持下,李埠镇焕
生态湖北:候鸟翔集 演绎冬日美景
随着湖北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入冬以来,不少候鸟飞抵过冬,形成了万鸟翔集的壮丽景观。

    垄上集团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

    “湖北广电乡村振兴馆”搭建服务竞争性谈判中标结果公告

    恩施鹤峰:“暖消费”持续升温 激活冬日“舌尖经济”

    荆州李埠镇:设施农业绽放冬季好“丰”光

    生态湖北:候鸟翔集 演绎冬日美景

    “湖北广电乡村振兴馆”搭建服务竞争性谈判公告

    丹江口市浪河镇:“精”治小流域 绘就生态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