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多年来一直延续着北麦南油的种植格局。近些年,我省的粮食连年增产,生产资料价格也有不小的涨幅,种植传统的油菜、小麦、玉米卖不起价,乡亲们往往是增产却不能增收。那么这种现象该如何破解呢?
在潜江的一片油菜花地里,黄灿灿的油菜花非常漂亮。这油菜长得好好的、又还没熟,可邓友文师傅却现在就开始收割了。这是为什么呢?
十几年前乡亲们种植油菜是为了榨油;最几年很多地方也是大面积的种植油菜,是为了发展赏花经济,而这里的油菜,既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也不是为了榨油,而是用来做青饲料了。
邓大叔种油菜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他告诉记者,这些年种油菜越来越不赚钱,还很费时间和精力,正好这个时候村里的一个养牛大户找到他,说提供油菜苗,还包收,并且油菜的生产周期也提前一个月。腾出的时间,还可以让邓师傅多种一季作物。邓大叔告诉记者,这样种油菜省工省时,产量还高,重要的是比收割菜籽卖的钱多,“收菜籽一亩就收个800-1000元,现在搞这个饲料可以卖1500元。”
油菜经过切割和粉碎后,粉碎后的油菜被运到了夏斌斌的家庭农场,这里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乡亲们正忙着将油菜和秸秆放到机器里,夏师傅介绍说:“这个机器用来把这个饲料油菜进行搅拌储存的环节,这些干秸秆就是稻草,由于这个饲料油菜虽然可以鲜喂,但是为了保证我们常年有新鲜的青饲料油菜,我们将它们进行储运起来,但是因为油菜含水量过大,那我们就用稻草综合它的水分,让水分达到70%左右,达到青贮的条件。”
夏斌斌的养牛场里一共养了300头牛,每天吃的饲料正是这些油菜。用油菜作饲料,可不是夏斌斌一时兴起的想法,而是经过院士专家们反复论证过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介绍:“饲料油菜营养价值高,大概蛋白质含量20%左右,同豆蔻苜蓿是一样的。”
我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有1800万亩,总产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但受2015年国家取消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影响,乡亲们种植油菜的收益大幅下滑。据2015年全省19个基点县,150个村,1700户农户成本调查显示,油菜亩平均纯收益57.92元,同比下降71.9%。从去年开始,省农业厅拿出1000万资金,在全省20个地区试点“粮改饲”,在技术体系、综合效益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将不值钱的粮油作物做成青喂、青贮饲料,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那么在我们省还有那些粮食作物可以做饲料青贮,粮改饲后,综合比较效益究竟如何,广大的乡亲能否从粮改饲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请您4月6日继续关注《垄上行》。
(记者 柯伟 张倩 饶禹)
《垄上行》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