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有一口气,我都要保护古墓——八岭山林场护墓队 队长 王方哲
要保护祖先,挖这个墓就是挖自己的祖坟,要保护好——八岭山镇铜岭村护墓队员 唐定孝
中国人都有祭奠祖先的习俗,给祖先扫墓,在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有一群人,他们却是一年365天守着祖先的墓地,风雨无阻。
4月3号,是清明假期的第二天,下午六点,60岁的李永万和几个村民陆续赶到警务室,因为是清明节,文物保护所的张所长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开了个短会。
历史给荆州带来了丰富的古墓,20代楚王曾在此定都411年,古墓多达7000多座,八岭山镇区域内,已查明的墓区有大型封域墓冢400多座,无封域墓冢数以万计。
古墓引来无数垂涎的目光,而这些村民就是古墓的守护人。他们每天都要在自己的巡逻区域巡查。管光虎师傅就是护墓队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我们每天爬到墓上巡一遍,主要看有没有探眼,我们自己走过的路都记得,然后再看别人有没有走过这里。”
在八岭山镇近40平方公里的古墓保护区,护墓员们每天他们要对指定的范围进行文物巡查,早晚各一遍,一遍到顶,一般这一遍下来都要两到三个小时。
走过这片树林,护墓队员们就解散了,他们要赶回自己的区域里进行巡查。晚上七点半,八岭山林场的护墓队员也开始上山巡查了,队长王方哲带领三个队员匆匆走在前面,王队长说,节假日是他们重点巡查的时间段,今天他们晚上打算巡查两次。
爬上一个大的封土堆,王队长和队员们立即在墓的中心地带分散,他们时不时扒开草丛,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王队长今年66岁,护墓26年一天都没有间断过。王队长说,早在十年前,盗墓活动猖獗的时候,他们没少碰到盗墓分子。
“那天公安人员带在枪在我后面,碰到盗墓的人正在提土,我们都吓呆了,吓得我说‘开枪、开枪’。民警连打了七枪,盗墓分子才吓到了,那一次就抓了两个。”王队长一说起当时情景,还不免有些心惊胆战。
这几年当地加大了对盗墓分子的打击和文物保护的力度,现在这样惊心动魄的时间几乎没有了,不过护墓队员们也没有放松,王队长说,这里的一草一木早已印在了他的心里,他会一直这样巡查下去。
晚上九点半,铜岭村的唐师傅和张师傅也开始了今天晚上的巡查,带上头盔、警棍、电筒,两位师傅就出发了。铜岭村护墓哨所负责的区域比较大,平时两人至少要三个小时才能走完一圈,如果不是两个电筒照射,一路上是伸手不见五指,走在这树林里,时不时传来几声狗叫,让人毛骨悚然。
“两个人并排走,拿电筒到处晃,我们手里还拿有警棍,我们自己壮自己的胆啦。”队员唐定孝师傅一遍边一给记者介绍。
唐师傅说,他们巡查区域里有些墓冢现在看起来已经不是一个大土堆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都种上了经济林,改成了耕地,不过护墓队员心里都有一张地图,哪里有墓冢,他们心中有数。
“这有个水坑啊,注意,怕有蛇啊……”,多年守护墓冢,护墓队员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哪里有盗洞,哪里有人来过的痕迹,队员们一看就知道。手套、烟头……一点点异常的痕迹都会引起队员们的警惕。
唐师傅比划着告诉记者:“盗洞一般都是这么大,白天来探了以后用草盖着,晚上再来挖。凡是冢的中心都要查看,一发现就跟文保所跟派出所报警。”
在这坑坑洼洼的树林和小路上还没走上半个小时,记者就气喘吁吁,可两位师傅却没有停脚的意思,他们说这个季节出来巡查,已经是最好的天气了,遇到恶劣天气,他们还要加大巡查。
刚刚从这个墓冢下来,就看到远处传来点点灯光,两位师傅说,这是另外一个哨所的护墓员也在巡查。在八岭山镇像这样的护墓员一共有35人,荆州市有200多人,他们每人每个只有三四千块钱的工资,几位护墓队员说,他们都是靠觉悟和奉献在干这份工作。
因为带着记者,今天两位队员只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哨所,他们按例填好工作日志,记录今天所走的路线,今天的巡查工作就结束了,明天早上六点,同样的路线,他们还要再走一遍。
正是有了这些护墓队员默默地坚守,近十年来,八岭山没有发生一起挖墓、炸墓的行为,地下的文物才能保存完好,让我们为这些护墓员们说声,辛苦了。
《垄上行》记者 廖程帆 彭孟 通讯员 吴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