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浠水县关口镇郭家咀村,有一位残疾青年叫郭小敏,他身残志不残,返乡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成为了当地的创业典范、致富能手。
郭小敏是浠水县关口镇吉之农生态农场的农场主,说起今年的收成,郭小敏一脸的兴奋,“今年年底应该能有7万块左右吧,我觉得靠我一个人力量,能赚到这么多,已经很满足了!我也希望能把它做好、做大。”
如今的郭小敏,信心满满,充满激情。而在创业之前,他却一直生活在身体残疾的阴影之中。
因为患有小儿麻痹,郭小敏听力和说话都受到了影响,“我跟客户交流的时候,交流不了,人家听不懂我说话,还有人在模仿我说话,那时候,我心里边很不开心。”
工作中不顺心、不如意,一度让郭小敏心里很受伤,同时也激励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定位。为了证明自己,郭小敏拿出了打工几年所有的积蓄,还找家人、亲戚朋友们借了10多万,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改造,终于建成了60多亩鱼塘,除了养鱼、种植有机蔬菜,为了循环利用资源,郭小敏还养了400只大白鹅。
他回忆说:“当我养400只大白鹅的时候,真的是很辛苦的,吃饭的时候打瞌睡,走路的时候眯着眼睛,非常辛苦的,每天都是疲惫不堪的感觉。”
在家人的帮助下,郭小敏的大白鹅终于养殖成功。可是这个时候新问题来了,辛辛苦苦养大的大白鹅,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来关注。不得已,郭小敏不得不自己上街一家一家地去推销。回想起那个时候,郭小敏十分感慨:“那个时候,我真的是心里面很难受的,很想要哭的那种感觉,真的很辛苦的,那种感觉真的说不出来的感觉,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形容它,我自己真的很努力。”
就在郭小敏感到迷茫的时候,浠水县的人社部门吸收他进入了当地的青年创业者协会。在“青创会”里,郭小敏终于又找回了创业的激情和自信。
在这里,郭小敏不仅开阔了视野,解决了他暂时的销售难题,还学会了一些新的经营、推广的手段,尝试着开了一个微店。
如今,在县乡村的相关部门和组织的支持带动之下,郭小敏的生态农场已经发展成为,集生态养殖、农家垂钓、聚会、烧烤、篝火晚会等为一体的示范农庄创业项目,整体经营也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虽然郭小敏身体上有些缺陷,但是他没有把自己当做残疾人,通过努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为这样的年轻人点赞。
(浠水台:冯伟 谢红云)
《垄上行》记者编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