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工作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是神秘的、隐蔽的。就算在新闻报道中,也很难看到民警是如何与毒贩展开较量。历时10个月,荆州江陵警方两赴云南,成功打掉了一个十分罕见的股份制贩毒团伙。
1平静小城 惊现贩毒团伙
去年6月时,江陵警方查处了一批吸毒人员。据吸毒人员反映毒品都是找岑河的高某购买的。
通过审查深挖、金融调查等方式,民警发现有一个贩毒团伙长期盘踞在荆州,辐射周边多个县市。
由于案情重大,江陵警方于去年6月16号立案侦查,代号“616”,并先后被省公安厅、公安部列为毒品目标案件。在前期经营中,民警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摸清团伙成员信息上。据调查,团伙成员都是都是沙市岑河人,有中年人也有老年人,平时联系也不紧密。
2清白人合伙 股份制贩毒
按照以往的经验,毒贩往往也是吸毒人员,贩毒的目的就是以贩养吸。可是,让民警奇怪的是,这个组织相对松散的贩毒团伙,竟然没有一个成员是瘾君子,贩毒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赚取丰厚的利润,把贩毒当生意做。
除了没有瘾君子,这个贩毒团伙还有一个让民警称奇的特点。四个主要成员,三个有正当职业,一个在家带孙子。从表面上来看,他们与毒品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小老百姓。
怎么说呢?如果非要给这个贩毒团伙给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清白。清白的犹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污迹。直到半年后,江陵警方才掌握到证据,他们白天是人,晚上是鬼。
民警介绍说,贩毒团伙采取合伙形式 ,做一单每个人出资一到三万。说白了,这个贩毒团伙采取了股份制经营模式,四个主要成员都是股东,做一单毒品生意,有可能是四人合伙,也有可能是两人合伙。考虑到风险之后,由每个股东自行决定做不做。一般正常情况是由一个股东带队前往边境去联络境外毒贩。
在贩毒过程中,留在荆州等消息的股东会使用GPS装置监控毒品在哪里。通过GPS监控实际上是防范黑吃黑、或者其他内部问题,考虑十分周全和细致。
3两赴云南 从上到下打干净
想不到啊,毒贩也在与时俱进,竟然采取股份制和高科技来贩毒。既可以分摊成本,也可以规避风险。加上他们表面上很清白,要抓的话,一定要人赃俱获。江陵警方是如何布置收网的呢?
今年春节前,江陵警方掌握线索,贩毒团伙头目高某,以及骨干朱某,打算前往云南景洪购买大宗毒品。没想到,民警跟了过去,却扑空了。
扑空了后,贩毒团伙蛰伏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年4月中旬,高某和朱某再次动身前往云南景洪。这个时机,他们选择的相当好,恰逢当地傣历泼水节。
高某和朱某前脚到了景洪,民警后脚下了飞机。这时,比拼的是双方的耐心和智慧。民警们一共研究了七套方案 ,看情况随即应变。
4月12号,民警通过跟踪发现,高某和朱某经边境小镇打洛偷渡到了缅甸第四特区小勐拉联系购买毒品,并于当天晚上赶回了景洪。情报显示,贩毒团伙会于4月13号早上,安排摩的将毒品运回境内进行交易。民警推测,他们有可能先放一辆空车,再放带货的车。
民警的推测没有错,贩毒团伙确实采取了障眼法,先放了一辆空车走小路到境内。而且,根据情报,高某会亲自出面进行交易,朱某留在宾馆等候消息。上午11点,贩毒团伙的马仔准时出现在交易地点。民警当场将他们抓获,并当场搜出三大包麻果以及两千块钱。
这次收网行动很成功。但民警却没有在现场抓获高某。难道,之前的情报出现了错误?
高某会在哪里?现场商议后,江陵警方决定联合景洪警方先控制在宾馆等消息的朱某,然后再在现场附近进行搜索。果然,两个小时后,民警在一家商场的咖啡店将其抓获。
原来,在交易之前,高某预感到可能会出事。于是,选了这家咖啡店。居高临下,看着广场上的一举一动。直到江陵警方收网,他也无动于衷,打算等民警撤走再逃。
在景洪收网后,江陵警方于当天启程返回湖北。于是同时,民警在荆州抓获了贩毒团伙另外两个股东王某和张某,以及下线潘某。搜缴麻果两百颗,气枪一支、铅弹若干发,涉案越野车一辆。
至此,江陵警方成功斩断了一条由云南边境向湖北荆州贩运毒品的通道。
漂亮。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起公安部目标毒品案件,侦办的十分圆满。虽然,缴获毒品数量不是最多的一起。但是,此案从最上线,一直打到了最下线,所有涉案嫌疑人全部落网。而以往的同类案件中是很少见的。
垄上行记者(孙斌 张乾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