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集团动态

仙桃杨张沟镇新西村现515年祖谱


发布时间:2016-04-06

家谱又叫族谱,往往记载一个家族的故事,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在民间很多地方的乡亲都有这种续谱写谱的习惯,在仙桃杨张沟镇新西村有一本家谱竟然延续了515年,五百多年前的家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家族又有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一本黄褐色的线装老书,首页上写的义门陈氏江州老谱苍劲有力,这就是张沟镇新西村陈大爷保存了快一辈子的家族老谱,因为记者采访的时候,家谱刚好被借到了外地,无法见识到实物,但是说起这本古老的家谱,老人非常激动:“家谱到学子辈是17代,是我屋里的先人传给我的。我做孩子的时候就开始看谱,一直到现在八十几了。”

 按照家谱记载的辈份和年份,这本老谱最开始记载的时间应该是在,明弘治十四年,距现在已经有515年了,老人说,家谱之所以能够传代代相传,是因为这是一本记载了天下陈氏家族的传奇故事书。

“天下第一家”这是新西村陈氏祠堂门口的一块石头牌匾,其实这块匾是有来历,早在宋朝之前,天下陈姓人全部居在江西德安县,人口达到了三千多人,三千多人同居在一起几百年都不分家,忠义团结的精神当时被称为家族楷模。

后来到了宋朝,宋仁宗害怕这样的家族有异心谋反,专门颁发圣旨让三千陈姓人士分散而居,造成今天陈姓人士宅居全国的局面。

陈大爷说,就在宋朝的那次大迁徙中,他们祖上有三位先人迁徙到了湖边沔阳的越舟湖,现在仙桃一带陈姓人士已经达到了两万人左右。为了让陈氏后人不忘记这段历史,1501年陈姓族人开始写谱,此后代代续谱。

这本老谱陈大爷已经保存了60年,他说先辈们为了保存这本家谱也是饱经磨难,仙桃地处水处,过去十年就有九年淹水,家谱能够保存到现在非常的不容易。

 一本老家谱不仅让陈姓后人能够寻根问祖,而且还能粘住一族人的心,陈大爷所住的新西村全部是陈姓后人,多少年来这里乡亲们有难同当,有福同享,邻里和睦民风淳朴。新西村村书记陈金洲对记者说:“我们被称为义门世家,我们姓陈的人讲义气,我们把这种精神传下去!”

目前,这样这本家谱,陈书记已经组织族人把它印成了现代版本的新谱,一是为了让更多陈姓后人可以追根溯源,二是把这本老谱在家族中永远传下去。

 目前我们得到的最新消息,全国“非遗“评审专家,梁洪生认为这部义门陈氏江洲老谱是迄今发现成书最早,保存最好的谱牒,很有史料价值。

垄上行记者(廖程帆 曹丽萍)报道

 
动态新闻
垄上集团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宣传主题,垄上集团践行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
今年这台“国字号”春晚,绝不会“撞晚”!
2024年12月4日,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场举国欢庆的年终大典,中华儿女花样贺岁、百般纳福,其实都绕不
恩施鹤峰:“暖消费”持续升温 激活冬日“舌尖经济”
随着气温降低,人们对温暖食物的渴望愈发强烈。在恩施州鹤峰县,火锅、烧烤、铁板烧等餐饮“暖消费”受到不少市民青睐,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冬日“舌尖经济”不断释放“火热”
荆州李埠镇:设施农业绽放冬季好“丰”光
天气渐寒,荆州市李埠镇的田间地头却迎来了好丰光,近2万亩大棚莴笋逐步进入收割期,百姓们抢抓农时,忙着采收、装箱,销往全国各地。这个冬季,在设施农业的加持下,李埠镇焕
生态湖北:候鸟翔集 演绎冬日美景
随着湖北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入冬以来,不少候鸟飞抵过冬,形成了万鸟翔集的壮丽景观。

    垄上集团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

    “湖北广电乡村振兴馆”搭建服务竞争性谈判中标结果公告

    恩施鹤峰:“暖消费”持续升温 激活冬日“舌尖经济”

    荆州李埠镇:设施农业绽放冬季好“丰”光

    生态湖北:候鸟翔集 演绎冬日美景

    “湖北广电乡村振兴馆”搭建服务竞争性谈判公告

    丹江口市浪河镇:“精”治小流域 绘就生态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