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雨水少,不少沟渠里面的水少得可怜,潜江市总口管理区有一些养鱼的乡亲,想从沟里抽点水,无奈这些水实在是太黑太臭,黑到什么程度呢?
上游九个猪场 下游鱼池遭殃
原本雪白雪白的塑料管道,变得黑乎乎,不光是管子变黑了,陈师傅这池子里的水,也是又黑又臭。
因为种水稻赚不到什么钱,去年年底,陈师傅挖了个大池子准备养龙虾、螃蟹,眼下水草已经运到池子里了,龙虾却是迟迟不敢投。由于水质不好,与陈师傅紧挨着的一个大池子,干脆直接空着了。陈师傅带着垄上行记者,来到这条他们生产用的主要沟渠南三渠边。
乡亲们指着不远处蓝色的屋顶告诉我们,这沟里黑色的粪水,就是从那个任湾猪场排出来的。现在是枯水期,沟渠里面堆积了厚厚一层猪粪,差不多7、8公分。
看到垄上行记者来调查猪场污染,十几位乡亲都赶了过来。有位黄师傅说,他的鱼池在下游几公里的地方,从这里往下数,起码还有七八个养猪场,都在往沟里排污。
黄师傅说:“水的污染相当大,现在都不敢抽水,鱼池水接近一万斤鱼只有一尺深的水。”
来到黄师傅鱼池边,老远就看到不少黄颡鱼漂在了水面上,密度大水质差,这鱼每天都要死不少。
渔民们带着垄上行记者四处看了看,不少鱼池从干塘后就一直没有进水,一位乡亲家门家摆满了翻塘的死鱼。说起现在的养鱼环境,大家心里都是说不出的苦。
渔民谭师傅说:“我们去年塘里死几千斤鱼,就是污水搞得。”
渔民郑师傅说:“原来这个水好一些,猪场都是小型的,排污少一些。现在猪场也扩大了,猪价好点了,猪场扩大排污 一到夏天都是臭水。”
郑师傅说,除了粪便污染之外,猪场消毒后的化学药水也都是直接冲到了河里“猪场个把星期消一次毒。消了毒后冲刷猪圈的时,水就全部冲到河里面来。河上面如果气温高一点,底层的臭水浮起来之后,有厚厚一层绿沫子绿泡泡。
郑师傅养了一百亩水面的鱼,去年因为水源污染直接损失接近二十万,这些损失他也不知道该找谁去赔偿。实际上,不光是养鱼蒙受损失,种水稻同样深受其害,。
村民陈师傅告诉记者:“第一个是倒,第二长得那个谷子米质不好。像我们这个几千亩田全部靠这河里的水灌溉,庄稼也长得不好。”
陈师傅说,这样的米质,吃到肚子里也担心会影响身体健康,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早点解决猪场污染的问题。
“养殖业排污 没几家能达标”?
沟渠水被污染,养鱼闹心,种粮也闹心,到底这些污水是不是从这几家养猪场排出去的,养猪场有没有进行过污水处理呢?垄上行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养猪场。
垄上行记者首先来到了乡亲们最先提到了任湾猪场,这家养猪场年出栏量有两千多头,是一家中型养猪场。猪场老板任师傅说,他们猪场的污水都是通过处理的,没有问题,“我是通过这整个污水口,到这里汇总。首先是通过三级沉淀,再通过沼气发酵,我的干粪全部都在沉淀池里面。这是粪便干了以后沉淀的。”
站在围墙外,记者也确实看到猪场里面有几个池子,像是在做沉淀处理。可是再一看这外面的沟渠,里面也确实流着黑得发臭的粪水啊。正说着,沟渠边的排水口又涌出了大量的粪水,这哪里进行过处理呢?
当记者询问这些水是否达到排污标准时,任师傅的回答是这样的“养殖业这一块,没有几家能达到标准的。”
再往下游,垄上行记者来到了渔洋镇的雷湾猪场,这一连三家猪场规模都不大,猪粪池就在路边上,臭气熏天,粪水更是直接往河里排的。
雷湾某猪场老板袁师傅说“没有听说化粪处理,具体还没有规划怎么处理。关键是没有看见过别人猪舍是怎么做的。”
说到污水可能对环境和后代产生的危害,几位养猪场的老板倒也是都很清楚,知道排污不好。
任师傅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在申报项目,进一步的做净化。估计在7月份就可以实施。
垄上行记者从潜江市畜牧兽医局了解到,养猪场面源污染这一块,主要由畜牧兽医局来进行指导,督促养殖户整改。了解情况后,畜牧兽医局立即赶到了现场,方总工程师在看了任湾猪场的情况后,发现排污的主要原因在于猪场有一个150立方的沼气池坏了,没有投入使用。
方总工程师说:“要积极跟能源局联系,300立方的沼气要迅速的进行生产,第二增加存储量,目前现有空地,挖沉淀池就把污水进行沉淀,第三 在源头加一个干湿分离机。”
猪场老板任师傅说,考虑到设施老旧,对环境污染大,目前他的猪场正在压缩规模,准备清场重建。
而对于雷湾村那样年出栏300头的小型养猪场,方总工程师指出,如果再这样直接排污可能会面临关停的危险,他建议养殖户挖一个沉淀池,再购买方总工程师说,如果猪场都能按要求做到污水处理,周边的环境肯定会大为改善。接下来,畜牧兽医局也会对沿河的猪场一一进行排查,督促整改到位。(记者 魏志杰 周贝贝 特约记者 何伟)
垄上行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