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外出打工 孩子留守在家
大年初八过完,就有许多在外打工的乡亲又开始陆续返城了。这样一来,在家留守儿童和父母又会分离,一年一次的短暂重逢又将成为一个漫长的等待。正因如此,2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今天垄上行的记者看望了两家留守儿童的家庭。在宜昌当阳市河溶镇红联村的徐大妈家里,我们见到了4岁的杨邵涵。
为了不耽误工期,前两天,小邵涵的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小邵涵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常年相依为命,一年中,妈妈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回来一次,重逢的时间也只有短短几天。虽说妈妈才出门离开几天,但小邵涵已经开始想妈妈了。
徐大妈说:“女儿一个人在外面飘,一个月两千多的工资,就是为了供孩子读书。”
说起小邵涵,他的身世特别的可怜。在小邵涵只有一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就和妈妈离婚了,离开了这个家,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小邵涵都不记得爸爸的样子。
现在徐大妈一家人,已经和小邵涵的爸爸失去了联系。徐大妈又身有残疾,平日里照顾小韶涵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徐大妈的丈夫身上。
和父母分隔两地 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
日子过得虽然很艰苦,好在小邵涵聪明乖巧,让徐大妈很欣慰。去年,小韶涵到镇上的幼儿园读书,这让徐大妈省心不少,可是每年暑假,徐大妈还是要为小邵涵的安全问题操心。
徐大妈说,小邵涵有好几次掉进不远处的河里。为了小韶涵的安全,徐大妈只好尽量少让他出门去玩。
而在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铺镇的十岭村,一对三胞胎兄弟同样平时也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多了,两老管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常常担心,怕孩子乱跑,掉到水里。
外出打工 为了让孩子生活的更好
今年春节,三兄弟的父母都回来了,一年中,难得的几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三兄弟格外开心。
不过孩子的爸爸刘师傅说,再过一个星期他们就要出发,去江西南昌打工了。孩子们说,他们每年只能见一次爸爸妈妈,要是想爸爸妈妈了,也只能打打手机。
从三个孩子两岁的时候,刘师傅两口子就就外出打工,到现在孩子们都已经十岁了。如果留在农村,刘师傅一家按照人头,只能分到七亩多田,而光孩子们的花销一年就要两三万。现在出门打工,每个月两夫妻加起来都有七八千块钱左右的收入。
虽然出门打工挣得多了,可是由于常年不在孩子身边,刘师傅觉得自己亏欠孩子们太多太多。他说:“没有人能管教他们,孩子读书的成绩很糟糕,我们没有尽到父母的义务。”
刘师傅的父母都70多岁了,照顾三个孙子,非常吃力,而且对孩子也没有好的教育方式。
前几年,为了离家近一点,刘师傅两口子也曾去荆门找过工作,可由于工资不高,连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费都保证不了。如果把孩子带过去,他们也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现在刘师傅的父母还能抽出精力来照顾三个孩子的生活,可等到两位老人都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三个孩子的生活又该怎么办呢?
孩子的妈妈罗大姐告诉记者:“我们以后还是想回来,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我们。”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在全国有61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外出,有42.8%则是父母同时外出。其中,近1000万的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2月14号,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对于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编后:
真的希望,意见的提出,能够唤起方方面面的切实行动,让留守儿童的明天更加的美好。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让我们说起就心疼的群体,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的伤痛”。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希望他们的父母能够给他们的孩子更多的爱,也真的希望社会各界有更多人关注这样一个群体,给他们一个正常的童年,带去更多的希望。
垄上行记者(小雨 情报站长 王方德 彭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