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每天辛苦劳作,在外努力打拼,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目标。例如赚钱了建个新房,娶个媳妇儿,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等等。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有一位72岁的老人,辛苦一辈子,靠炒瓜子积攒了十几万块钱。他拿着这一辈子攒下的积蓄,做了一件大好事!
炒瓜子 攒出一座桥
大家说的就是眼前这座桥,村民们都说,现在有了桥,过来过去方便,再也不用趟水了。这座桥连接了河两岸的两个村,也连着河两岸人的心。
在这条沙河上,原有一座便民桥,连起干河村吴叟益湾和铁河村老营寨湾。2012年,因年久失修,便民桥被洪水冲垮了。从那以后,村民们得绕行八九公里,才能到河对岸,因为路难走,一年都难得到对岸去一次。
两个村,被一座桥隔开,有桥的时候,亲戚之间来往密切。桥断了,亲戚们也难得一见了。如今,建起新桥,村民们都乐得合不拢嘴。他们说,这都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辛冲镇干河村的吴月咏老人。
提起吴月咏老人,村里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大家评价他是一个敢想、敢做、有担当的人。
2012年,老桥被冲毁了后。吴爹爹说,就算没有人出资、捐资,他一个人都要把桥修起来!从那以后,吴爹爹就四处奔波,筹集资金,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直到四年后,吴爹爹才把桥修起,修桥花了十二万,这些钱,他赚的可不容易,全是靠在街上做点小生意,炒瓜子赚来的。
捐出所有积蓄 二老却住“地洞”
桥修好以后,吴月咏老人又回黄冈继续炒瓜子去了。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在自己生活拮据的情况下,还愿意拿出所有积蓄为村里修一座桥。我们记者决定到黄冈去拜访一下老人家。
临近年关,是吴爹爹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一天要炒10来斤花生,20斤瓜子。吴爹爹说,平时生意可冷清多了,就靠老伴儿王大妈一个人在路边摆个小摊销售。
王大妈告诉我们:“这个时候好一些,一天三五百块钱。夏天卖二三十块钱,百把块钱。”
周边摊贩告诉我们,吴爹爹带着老伴儿王大妈,在黄冈市团风县这个乡镇街道上,摆摊炒瓜子已经18年了,他们一来就住在这里,条件很艰苦。
顺着周围摊贩的指引,我们看到了吴爹爹二老的住所,一个地洞,就是老人的“家”。
吴爹爹跟我们说,这里是他和她老板的家。但是记者刚刚听周围的邻居说,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废弃的没有人居住的窑洞。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屋里里面,只有很小的一块摆了一个床,是吴爹爹和他爱人住的地方。而其它的地方全部用来堆放一些材料,像瓜子之类的。在这样一个地方,吴爹爹他们两口子生活了18年。
地洞里又黑又潮湿,空气不流通,根本不适宜居住,吴爹爹也知道这个理,但为了省钱,他说没有办法。
为生计 瓜子还要继续炒下去
自己过得这么苦,为什么还要拿出所有的积蓄去修桥呢?吴爹爹的回答是,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他人,这是积福。如今,桥修好了,老人继续回来炒瓜子,因为,家里还有智力残疾的儿子需要照顾。
儿子生活不能自理,二老四处托人给他娶了媳妇。现在有了两个孙子,老人家心里很是欢喜,但生活的压力就更重了。吴爹爹说,这瓜子他还要继续炒下去。
但记者问到,为何不把辛苦赚来的钱留给儿子,而是要自己花钱修桥,吴爹爹是这样说的“人生在世,我想做点积德的事。他(儿子)要有用,有机会,他就不需要这个钱。他要是没用,没有机会,你就是给他留十万,留一百万,他也没用。”
好人有好报 吴爹爹终圆梦
桥修好了,可老人心里依然有事放不小。原来,连接桥两头的路还是土路,村民们下雨出行很不方便,因为手头实在没钱了,吴爹爹修桥时,没能把桥两头的路修好,着也是他的心愿。
吴爹爹修桥的事情在当地被广为传颂,新洲区政府得知此事后,特意赶到老人家中看望,对于老人修好桥头路的心愿,他们给予了支持。新洲区区委办魏主任告诉他,街道和村会一起,把便道修通,帮老人了心愿。
桥的事情吴爹爹不用再操心了,但积蓄花完了,儿子的将来怎么办?如今,老人72岁了,他怕自己照顾不了儿子多久了。想了很久之后,他开口提了一个要求。若是儿子符合国家的低保标准,能不能给儿子申请一个低保。
魏主任告诉吴爹爹,他的家庭有什么困难,政府会全力支持,关于低保的问题,民政局正在受理,受理核实之后,按政策迅速办理。
编后:
吴爹爹的心愿现在都已经完成了,我们打心眼里为他感到高兴。但是,这一大家子6口人,还要靠吴爹爹和他的老伴来支撑。我们在这里祝愿好人能一生平安。往后的日子,吴爹爹能够多为自己想想。
垄上行记者(朱婵 郑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