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媒体产业联盟于9月24日正式成立,25日,第一届农业媒体产业转型发展论坛继续进行。各参会媒体在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会议室进行了交流。
垄上传媒集团:地面频道未来经营模式与产业化转型
湖北广播电视台编委会副主任、长江垄上传媒集团总经理李豹,向大家介绍了垄上传媒集团的基本业务架构,以及在经营和产业化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曾遭遇的挫折。
李豹分析,目前地面频道广告经营面临以下困境:整体广告市场投放下滑,增长乏力;马太效应让强者更强;观众对于媒体的选择,倾向于强势媒体。
为摆脱困境,垄上传媒集团开启了中国传媒界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模式——垄上模式。这是一个“TV+渠道”、“频道+渠道”、线上线下一起运作的全新发展模式。“线上”通过内容播出,打造节目品牌链;“线下”通过农资(农药、化肥、种子)销售、绿色农产品销售、农村信息咨询服务、农村保险等多项业务,打造传媒农业产业链。
垄上传媒集团还在探索TV+互联网+农业+金融模式,往去媒体化和强媒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南方农村报:向三农综合服务商转型
《南方农村报》总编辑陈永把充当先行先试者的经验教训,供同行交流分享。他介绍,《南方农村报》正以品牌用户为双核布局,向“三农综合服务商”转型。
陈永介绍,《南方农村报》目前围绕品牌、用户、品牌+用户、互联网转型。将开办涉农展会、论坛形成常态。目前已具有了一定的号召力。陈永认为,应将资源组织化,组织再转化为资源。
“本来一直好好的,突然一切全变了,其实到处都是机会。”对于农业媒体面对互联网+的时代,陈永很乐观。
重庆公共农村频道:工业化下乡 农产品进城
重庆广电三农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人比较会享受,挣的钱首先花在吃上面。因此,重庆广电三农公司目前正以质量、服务为重,用电视台的公信力、大品牌,将工业化带下乡,让农产品进城。比如可以和湖北、吉林等地合作将全国各地的大米等特产卖到重庆,也可以用测土配方为农民服务,销售质量好的农药化肥。
海南综合频道:旧观念抛到一边 看我七十二变
海南综合频道相关负责人说,无论形式怎么变。传统媒体都是最优质的提供方,这是我们的优势。海南绿农团队的打造就是一个成功例子。
他们刚刚举办的手绘中秋青少年插画创作大赛,就通过做文化、做品牌,获得了11万的点击量。另外,参与者及其身边人还可以在朋友圈推送。通过产业化布局,尝试做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项目。
传统媒体具有引流优势,可以做平台,达成共识、众筹开发海南旅游、房地产、农业等资源。
吉林乡村频道:我们吉林大米好
吉林乡村频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频道是在2001年6月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对农频道。之前,12316新农村热线这一对农平台,在全国一度有很大的影响力。
目前,吉林乡村频道正在以吉林三宝、吉林大米等做尝试,希望大家一起来合作,将吉林大米卖到全国各地。
河南农业频道:买全国,卖全国!
河南农业频道先后成功推出了新农村服务社、健康养生服务社。通过互联网+三农+广电模式,通过升级总代理、县级总代理、乡级代理,打造了农村大数据分析平台,农特优产品交易平台。
河南农业频道负责人介绍,媒体人不仅可以搞产业,而且还可以搞得更好!
“垄上频道打工服务社”项目推介
《打工服务社》不仅仅只是一档服务类电视栏目,而是一个打工超级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整合湖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司法部门、总工会、用工企业、垄上中国网、移动手机等相关部门和媒体,让平台成为农民工依赖、可信的朋友和工具;平台通过电视栏目《打工服务社》、打工手机报、网站、客户端、微博、二维码等多种传播渠道,全方位、立体地为农民工服务。
其他各地的兄弟媒体,有兴趣的可以进行合作共赢,利用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开发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农民工朋友提供更好的服务。
《垄上行 乡村游》项目推介
通过电视+新媒体+地推+网络多渠道,来发展乡村游。目前的乡村游存在小、弱、散、差的特点,还没有出现一个好的平台来推广乡村游。垄上行乡村游在之前举办的农庄车友会上,聚集了84000多名会员,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该项目现在的发展与规划是,媒体联合发展,争做行业第一。如果媒体联合垂直切入旅游产业模式,期待将其打造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第一网络平台。
上午的交流会结束后,首届农业媒体转型发展论坛暨中国农业媒体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圆满结束。本次参会的媒体共有3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通过本次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农业媒体产业联盟。媒体同行了解了来自专家们最前沿的权威观点,分享了各媒体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推介了相关合作项目,碰撞出火花。大家表示,不虚此行。期待会后对各自感兴趣的项目达成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