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号,在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毛李村,由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的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正在对村民朱大洪的再生稻试验示范田块进行测产。看着金黄色的稻谷被收上来,朱师傅的心里是乐开了花。
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毛李村 村民 朱大洪:(种植再生稻)比搞一季要强一些,比搞油菜小麦起码工要的少些,去年可能是个(每亩两季)1800(斤)差不多,今年可能是个(每亩两季)1900-2000(斤)。
通过对再生稻示范项目区实地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示范片再生稻头季稻长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熟相好,无倒伏,技术措施到位。在测产田块中,行为实收面积583.6平方米,毛谷重735公斤,经测定含杂率、测定水分,去杂后折合干谷亩产804.4 公斤 。
长江学者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彭少兵:我们今天看的这个现场,也是我们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的,再生到产量提升的项目的一个示范现场,大家看到这个产量,然后品质都是非常好。在我们湖北省的话,这个再生稻的这个水平也算是比较高的,如果我们的再生稻能够达到一个(每亩)400公斤左右,那么我们这个再生季两季的产量就能达到1100公斤以上,大幅地超过了我们当时设定的(每亩)一吨粮的这个目标。
朱师傅种植再生稻已有了5个年头,今年,由于前期雨水充足天气好,加上水肥管理得当,朱师傅种植的12亩再生稻叶青籽黄,长势喜人,丰收已成定局,更让朱师傅开心的是,眼下,稻谷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高。
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毛李村 村民 朱大洪:今年是(每斤)一块三、一块三角二、一块三角三,去年是(每斤)一块二角二、一块二角三,今年的话对比去年(每斤)将近高一毛,这肯定一把连(一亩地)要高个出一两百块钱的收入。
沙洋乡亲种植再生稻单产和效益双双递增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示范和项目推动。早在2008年,荆门沙洋就开始推广种植再生稻,不断优化再生稻栽培技术。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将沙洋选定为再生稻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核心示范区,并被科技部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流域再生稻产能提升和优质高效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
湖北省农科院再生稻研究团队 张枝盛:配套了我们一些机械化一个栽培技术,包括这个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新型肥料等一些技术的应用。后期的话我们通过合理的这个播种,然后这个收割的时间的控制,使这个再生稻的头季和再生季的这个光温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使这个再生稻的头季产量、品质得到提升,尤其是再生季之后,我们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一个有效的提升。这个是我们这个示范,包括验证性示范的一个目的。
截至目前,荆门沙洋创建“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片10多个,打造汉宜线再生稻产业示范带,覆盖5个镇42个村,项目示范面积10多万亩。眼下,除了荆门沙洋,荆州洪湖、孝感孝南、黄冈蕲春等省内再生稻种植重点区域陆续开镰。
长江学者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彭少兵:今年我们很多的种再生稻的大户反映,今年是气候风调雨顺,特别适合我们的再生稻的头季的生长,因为这气候好我们的产量高、品质也很好,让我们农民朋友特别高兴的就是稻谷的价格也很好,我刚才开玩笑讲是个“三好学生”。
据了解, 2013年以来,湖北省机收再生稻推广面积持续增长,实现大面积示范区连续3年两季亩产980公斤至1030公斤,相较中稻增产300公斤至350公斤,相较双季稻产量相当,增产增收效应明显,湖北省机收再生稻种植区域扩展到荆州、黄冈、孝感、荆门等多地,面积已从2013年的40.5万亩,增加到2023年的300万多亩。
长江学者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彭少兵:我们(湖北省)现在整个面积是大概是300到320万亩左右,我们要争取把它提高到500万亩,这样的话我们这个整个经济效益就会更高了,对国家的粮食安全的保障就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来源:《垄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