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水清鱼肥!武汉蔡甸力推水产绿色高效养殖模式


发布时间:2023-03-29

对于水产养殖户而言,如何在不污染池塘水体的前提下,还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是他们最期盼的。在武汉市蔡甸区,当地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推广水产绿色养殖模式,推动池塘标准化改造,使养殖水体更清,鱼儿更肥,养殖户节本增效。 

在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的这个省级示范养殖基地内,数十个巨大的蓝色圈养桶十分引人注目。走近一看,圈养桶里面有一层隔网,底部成锥形。

鱼安(湖北)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沈立信:“零排放”圈养桶,这个锥37度 (鱼)粪便沉淀之后便于滑到坡地,便于收集,隔网就是把鱼的活动区域分开,让它不要到锥底去。

原来,这个直径4米,高3米的圈养桶是专门用来养鱼的,它就像是一栋大别墅,里面可放入上万条鱼,隔网底部的锥形空间就是鱼儿们的卫生间。圈养桶和池岸上的吸污、净化系统相连,排污率可达到90%,可实现养殖尾水100%循环利用。

鱼安(湖北)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沈立信:鱼的粪便抽到沉淀塔里,上清液通过管道流到净化系统里面,经过三道过滤净化的水可以达到我们鱼塘养殖标准,可以直接回流到鱼塘,重复再利用。

据了解,该养殖基地修建有180个这样的圈养桶,通过引入“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技术,使鱼类病害发生率降低70%以上,鱼药使用量降低80%以上,单位水体的鱼产量提升5倍。应用这种新模式既净化了水质,又提高了鱼的品质。  

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负责人 杨武华:建成后将是武汉市内最大的一个圈养技术示范基地,作为高效设施渔业,是我们今后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以后要大力推广这种高效养殖模式,达到了水体循环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水产品的品质。

蔡甸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24万亩,年产水产品7万吨左右。近年来,由于不规范的投放饲料饵料和管护,导致养殖水体环境劣化、病害频发和养殖效率低等问题突出。为使渔业提质增效,蔡甸区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实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工程,除了推广“零排放”圈养新模式,还不断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 

武汉市品源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黄利军:我们目前进行的是池塘标准化改造,第一个就是池塘清淤平整,然后重新整理护坡,再把路肩加宽到一米三左右,围栏扎到这里,旁边还有一米左右种花花草草,进行景观布置,最后形成花园式养殖。

为高效管理改造过的池塘,蔡甸区农业部门请来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指导水产企业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池塘智慧化管护水平。

武汉市品源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黄利军:我们这个设备主要是监测池塘里相关的一些数据、温度、溶氧和ph值,溶氧和池塘里的增氧设备联通,我们设置一个区间,最适合虾蟹生长。

据了解,蔡甸区符合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水域总面积11万亩,目前已改造完成1万2千亩,预计将在三到五年完成全区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通过水产绿色养殖模式加池塘标准化改造等措施,蔡甸区不断减少水产养殖污染,打响水产品牌,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负责人 杨武华:目前我们全区标准化鱼池和尾水治理要进行结合改造,达到生态治理循环利用目的,减少养殖水对生态的污染,今年6月份前要完成6千亩。

来源:《垄上行》记者 陈楚君 黄羽欣

动态新闻
青春AI大地|90后女孩是个“农机控”
时间是万物蓬勃最好的养料,今年是胡亚楠在团风县团风镇黄湖新村和家人一起种田的第七年,作为一名90后女孩,她勇于尝试各种新式农机,巧用良机+良技,在广袤的土地上书写了一
刘合伦: 12年开荒不辍 荒山变成花果山
在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杉木村,有一个网红打卡地碧水农庄。
荆州市马山镇: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夯群众之“本”,锻产业之“骨”,筑文化之“魂”, 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绘就了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移民村里话幸福
黄湖新村位于黄冈市团风县团风镇,被誉为“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
都尔霍姆:为每一只鸡打造有机家园
在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黄祠村有一家农场,喂养的鸡不仅吃的是纯有机饲料,还能享受中药预防治疗。

    荆州市马山镇: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移民村里话幸福

    都尔霍姆:为每一只鸡打造有机家园

    “鸽王”周向阳: 共富路上“鸽”声嘹亮

    青春AI大地|付先明:“蜂”生水起兴乡村

    他创新种药方式,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 “江汉大米”品牌亮相全球最大纯商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