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油面是大别山地区特有的传统面食,据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牛皮地村,鼓励村民依托传统手工艺发展特色经济,让手工油面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产业,当地油面年产量达50万公斤,年产值超150万元。
进入冬节,正是扯油面的好时节。在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牛皮地村,随处可见村民家门口一排排的油面架子,乡亲们忙着和面、分条、扯面,淡黄色的面条像瀑布般挂在两米多高的面架上,惹人喜爱。
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牛皮地村 村民 徐立新:我做面做了一二十年,做面关键要水,看天气,主要掌握水和盐,就是老传统的手工面,我是做季节的,一年大概2万块钱左右。
村里的徐桂雄师傅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油面制作技艺,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传人。这份在寒来暑往中慢慢磨练出的精湛手艺,使徐师傅的手工油面备受青睐,也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牛皮地村 村民 徐桂雄:我每年生产的油面斤数达到了将近3万斤,我一个人每天生产达到60斤,70斤左右,一年搞个五六万块钱。
顾客 何碧园:这个面做得好,颜色也好也劲道也好,我每年都到这儿买,过年招呼客都可以。
近几年来,牛皮地村把手工油面作为村民增收新渠道,着力培养出了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和乡村车间。
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牛皮地村 党支部书记 徐厚先:我们牛皮地村有农户300户,光扯油面的农户有一半以上,每年扯油面这个数量超过了50万斤,光这一项农民增收全村达到了150万元,下一步,我们打算跟电商、各大商场进行对接,服务好油面加工的产业。
来源 :《垄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