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创业,有的人是经过了千转百回的深思熟虑,而有的人可能就是灵机一动的果敢行动。在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的薛山村,有这样一个女人,因为一个念头爱上种菜十三年。
在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的薛山村,乡亲们对2009年就嫁到村里的年轻媳妇王敏,有一个公认,那就是她说话言语快,走路脚步快,做起事情来风风火火。
薛山村地处318国道两旁,这里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是武汉市的“菜篮子”基地,村里家家户户种藜蒿。和许多嫁到村里的外地媳妇不一样,在跟着公公婆婆学种植藜蒿的过程中,王敏总是会有自己的想法。
武汉市逐梦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敏:
我发现薛山村每家每户种藜蒿,我就在想农户他种的藜蒿卖给贩子,他都可以挣到钱。而我们就是说通过自己种植,然后再来打开自己的渠道,是不是中间的利润差就会更大,我有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
想要打出自己的品牌,那就需要有好的产品,种苗、设施、种植技术都要跟上。而王敏就是看准了项目和时机后,愿意亲尽全力去拼搏的那个人。
武汉市逐梦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敏:
刚开始做的时候,没有搞那么大规模的种植,就是说希望30亩地,在我的手上发挥它更大的潜值,做好做精。
对于种植蔬菜的农户来说,30亩地并不算大,可是,按照一年生产四茬、甚至五茬的要求,就必须在30亩地上搭建将近100个钢架大棚,这个投入可不小。为了心中的那个藜蒿品牌梦,王敏压上了房子和车子,争取到了几十万元的贷款。本以为付出就会有回报,没有想到,2011年,这片王敏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基地,居然就出了大问题。
武汉市逐梦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敏:
我们基地运营到三四年的时候,地里面就出现秃头的情况,就两边有藜蒿,中间没有藜蒿,可以说70%都出现这样情况。
正所谓,有心人,天不负。就在王敏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武汉市农科院和蔡甸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到了她的基地。
武汉市逐梦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敏:
我们区农业农村局推广中心的朱文阁老师跟我说一句话,小王不要灰心,做农业都有风险的,听我们的少施肥,然后把控这个打药的剂量,然后通风,把这个病治好。农科院的专家,农村农业局推广中心的专家主任过来就帮我们做了这个土壤的检测,检测里面PH值啊,缺什么元素啊,就针对性的给我们上了一堂课。
农业专家在生产技术上的指点,让王敏走出了暂时的困境,也坚定了她继续种植藜蒿的信心。原来,这片地由于连续10多年只种藜蒿和施用复合肥,土壤里的微量元素流失严重,部分田块失去了活性,出现了板结。农业专家给王敏和她周围的乡亲们开出了方子,就是要多施用生物有机肥,以此改良土壤。不过,施用有机肥,短期内并不能见到效果,在当时,真正愿意这样去做的,也只有王敏。
武汉市逐梦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敏:
生物有机肥一亩地下了一吨,复合肥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半。藜蒿长出来以后,整田的藜蒿,绿油油青艾艾,并且一棵死苗都没有,震撼了所有人,就那一年开始,到现在为止,我们这个基地差不多有用了8到9年的生物有机肥。现在我们整个薛山村乃至就是说整个蔡甸区的话,我们薛山村用的生物有机肥是用的最多的。
王敏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藜蒿品质的做法,带动了薛山村及周围乡亲们,她的生产基地成了大伙争相观摩学习的试验田,擦亮了“蔡甸藜蒿”的品牌。一晃10多年过去了,王敏的种植基地也由当初的30亩,扩展到了如今的300多亩,就在王敏以为这顺风顺水的日子,会一直这样过下去的时候,2020年年初,多重意外,再次袭来。
武汉市逐梦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敏:
就是在疫情的那一年,对我们基地上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2月14号八级的风,400多个大棚,被风就是吹得不成样子。3月8号那天出现了被人蓄意破坏,就把我们的棚全部都给划了。那一年可以说我们企业上的亏损可能达到了300万。
面对如此打击,没有斗志的人都会选择躺平,而王敏却不是这样的人。悄悄地抹去眼泪后,她和丈夫先找亲友筹集资金,再召集工人,花了一个月时间,重新修复所有损毁的大棚。这期间,王敏吃住在基地,天天和工人在一起扎钢管、盖塑料,一个月下来,整个人瘦了七八斤。
武汉市逐梦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敏:
我觉得做任何一个事情没有顺风顺水的,还是要平和自己的心态 亏一点就亏一点,大不了从头开始。
风雨过后,方见彩虹。如今,爱上种菜、不怕挫折的王敏成长为武汉市农业科技示范户,一年生产藜蒿接近900吨,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藜蒿大王”,基地率先实现了藜蒿生产全程可追溯和产地农残安全检测。
在市、区两级农业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基地还探索出“藜蒿加西瓜再加藜蒿”种植模式,一亩地产值超过一万元,目前,这一高效种植在蔡甸区得到推广。王敏的藜蒿基地发展了,薛山村及周围年纪较大的乡亲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务工的机会。
武汉市逐梦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敏:
目前用工是40多个常用的工人。我上个月统计了一下,发了工资是136000元。然后这个月统计了一下,发的工资大概是118000元。我希望我能够做到12个月都让他们有事情可做,有钱可挣。
记者:杨晗 袁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