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前几天,在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一片水稻田里,300亩“太空稻”开始收割了。那什么是“太空稻”,它和传统的稻谷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两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太空稻”被收进谷仓里。据介绍,这批稻谷种子在去年曾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太空,历经3个月太空之旅后,返回了地球,一部分“太空稻”落户我们湖北种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董华林:太空稻或者太空育种只是一种比较先进制造变异诱变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我们太空一种特殊的环境,比如说微重力、辐射环境,或者类似于真空,可以创造更丰富的变异来供我们育种工作者选择。
眼前收获的这批“太空稻”是今年6月28日种植的,它的生育期比一般的晚稻要少两到三天。“太空稻”不仅在外形上更显“高挑纤瘦”,还有着十足的“耐性”。面对今年的高温天气,“太空稻”的收成也是相当可观,预计亩产达950斤。
湖北金广农业科技公司 负责人 高雪刚:在播种的过程中,我们全程采用生态种植方式,没有打药没有施肥,所以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田间是有些杂草,这样就可以保证我们太空稻的品质又细又长而且很饱满,产量在950斤左右。
记者了解到,收割后的“太空稻”,一部分将作为种子用于拓宽水稻品种研究,另一部分将加工成大米上市销售。
湖北金广农业科技公司 负责人 高雪刚:作为晚稻播种,我们是想测一下我们这个品种是不是既能当中稻也能当晚稻,今天看到当晚稻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便于老百姓推广。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太空诱变育种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育种路径。目前,在这片300亩稻田里已经试种了两季“太空稻”,下一步科研工作者将继续在这里进行“太空稻”的选育和鉴定工作,选育出米质、抗性、产量都好的品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董华林:从前期观察、中期记录,对它各种产能性状,农艺性状进行观察记载,寻找适合我们育种目标的单株,我们做了记号,通过各种手段尽快稳定下来,太空育种的成果能够转换成我们现实的生产力,能够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目前,航天育种不仅培育了粮食、蔬菜、水果、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或新组合100多个,还创制出林草花卉、中草药新品种和制药、酿酒等微生物新菌种,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垄上行》记者 曾肖 段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