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米、面粉和各种豆类加工的豆丝,是我们湖北农村的一种特色食品,普通农户家里也经常做,在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石河村,这里乡亲们将这道美食做成了大产业,在这其中,乡亲们有何心得呢?
制作豆丝,首先要把大米和绿豆等用水浸泡透彻,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水和面粉打磨成浆,与过去用石磨磨浆不同,现在,张大姐他们用上了电动磨浆机。
豆浆磨好后,接下来就是烫豆饼了,以往,张大姐她们烫豆饼都是用一口锅,一张一张地来烫成圆饼状,现在,她们用上了滚筒加热的流水线。
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石河村村干部 张红英:你现在看到的桶就相当于农户十几口锅,它是连续不间断地工作,自动上浆。它做出来的豆丝都是保持在一个热度,豆丝的厚度都是保持在0.1厘米到0.2厘米的厚度,我们吃起来口感好,做出来成品都是一致的。
新鲜黏手的豆浆,经过高温加热后,一转眼,就成厚薄均匀的豆饼,像布匹一样从滚筒外缓缓流出。
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石河村村干部 张红英:这个温度基本上都在150度左右,通过我每年这个流水线有八个风扇。从磨浆到出来成为成品的豆丝我们整个加工车间,如果是日产量在5000斤的话一天要13个人,像我们正常情况下一天要做3000多斤,在10个人左右。
棚架上摊凉变冷的豆饼,经过机械切丝后,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豆丝。含有水分的豆丝不宜存放,晾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秋日的阳光会让柔软的豆丝变得劲道起来,而干燥的秋风也让越晒越香的豆丝有了家乡的味道。
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石河村村干部 张红英:我们现在厂里的豆丝有8个品种,但是我们做的最多还是黄豆,绿豆跟鸡蛋豆丝。
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石河村村干部 张红英:像我们的原材料比如说鸡蛋都是我们周边散养的土鸡蛋,黄豆、绿豆都是收购我们农户种植的一些原材料。我们做的豆丝赚到钱,农户他们生产原材料也达到了一种家庭增收的目的。
2021年,石河村利用驻村帮扶单位捐资和村委自筹资金120万元,创建了这家村办企业,新建了500平米的生产车间和3000多平米的晒场,利用当地生产的大米和五谷杂粮,生产出8个不同风味的豆丝,年产豆丝60万斤。
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石河村党支部书记 蔡新望:主要销往武汉各大农贸市场,年产值达到500万元,可以带动我们村及周边村100多人就业,年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
经过一年来的发展,石河村的小小豆丝已经做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村两委计划更新设备,扩大产能,同时发展电商销售。
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供销社 负责人 黄慧俊:其实这个产业是从农户一家一户的加工,到现在规模化的生产,也见证了贫困户脱贫到现在增收的一个个过程。接下来我们要争取各方的支持,特别是让我们的供销系统全力介入,建好品牌,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
来源:垄上行记者 杨晗 袁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