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巴东县山大人稀,一些乡村缺乏主导产业,村民们只能打工为生。近年来,巴东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将党建引领和小水果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独有的产业链,真正让村庄美起来,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初秋时节,走进恩施州巴东县官渡口镇西溪坝村,一垄垄葡萄园中,游客们手持剪刀采摘下一串串自己心仪的葡萄、入篮、上秤付费。葡萄园采摘人气旺,种植户庹正计是乐呵呵的。
恩施州巴东县官渡口镇西溪坝村七组村民 庹正计:我以前在家种的是苞谷、红薯、土豆,现在看到我们的村干部伍海贤带头我们种葡萄,我们也种了两亩多。
庹正计所说的伍海贤,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当时,西溪坝村没有富民产业,村民收入难以增加,这成了村支“两委”的一块心病。伍海贤决定对外考察,建农民合作社,带领乡亲们致富。几经考虑,他最终选择了种植葡萄。
恩施州巴东县官渡口镇西溪坝村党支部书记 伍海贤:这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就是通过与省农科院的专家对接,他觉得我们这个地方是比较适合种植葡萄的。因为刚开始我们发展葡萄产业之前,尝试种了其他的产业,一直没有成功。
西溪坝村海拔800至1000多米,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中,是发展葡萄产业的理想之地。但让群众放弃种植多年的玉米、土豆改种葡萄,不少村民提出反对意见。
眼看着产业发展又要停滞,村里的党员们行动起来,先带头小面积试种,六组老党员徐光金就是其中之一。
恩施州巴东县官渡口镇西溪坝村六组党员 徐光金:我们开始发展葡萄,就是有的不愿意干这个,我们作为党员,就要带头。就吃亏也是只有一年,一年吃亏不行的话我第二年又来。
和徐光金一样,当时参与试种的党员有近20人,每家都腾出一亩田试种葡萄。伍海贤率先领头,自己到省农科院学习,带回避雨棚、滴管、套袋等技术,有效提高了葡萄品质。就这样,在党员的带动下,葡萄种起来了,种植面积从20亩发展到350亩。现已培育出夏黑、阳光玫瑰等10余个品种,每亩的收入也增加到2万元以上。
葡萄甜了,游客多了,村里人的心思活了,不少人发展农家乐,村里有了超市、民宿、垂钓园,产业形式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在发酵葡萄带来的甜蜜,让这份甜蜜绵远悠长。
恩施州巴东县官渡口镇西溪坝村党支部书记 伍海贤: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西溪坝村打造一个既能摘葡萄,也能在这吃、住、玩,这么一个休闲采摘园。我们将鼓励我们村有条件成熟的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让大家不止在我们这吃到葡萄,将来还可以在这吃、住、游玩等一体化的一个田园综合体。
来源:《垄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