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州鹤峰县,有一种树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医学界的第三棵树,它的学名叫青钱柳,不过在当地人的口中,它有一个更朗朗上口的名字——摇钱树。
从2015年开始,鹤峰县下坪乡石堡村的脱贫户刘学习种植了两亩青钱柳,虽还未到青钱柳收获时节,刘师傅每天都会到地里转转,因为这两亩青钱柳承载着刘师傅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恩施州鹤峰县下坪乡石堡村 村民 刘学习:
我们的摇钱树——青钱柳,一棵树可以卖五十到六十元,田里可以套种土豆和茶叶,一亩地可以栽七十到八十株,嫩芽十块钱一斤,一棵树可以采五斤到六斤的样子。
靠着两亩青钱柳的收益,刘师傅脱了贫,今年,刘师傅还被聘为了村里的护林员,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青钱柳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医学界的第三棵树。它不仅可以作为观赏林木,而且芽叶炮制的青钱柳茶富含丰富的皂苷、黄酮等成分,具有平衡人体糖代谢,降血糖的功效。
恩施拥有丰富的野生青钱柳林木资源,然而随着近年来青钱柳茶叶的俏销,仅仅依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2015年,鹤峰县开始尝试人工种植青钱柳。海拔八百多米的石堡村因地制宜,将青钱柳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打造。
曾经的伐木工人汪盛兵,如今成为了村里造林先锋,现在他种植了两百多亩的青钱柳,一年收入超过二十万元。地处二高山的石堡村耕地条件差,以前主要以玉米,马铃薯、红薯等传统作物为主,产量低不说,经济效益还不高,如今,通过种植经济林木青钱柳套种马铃薯,茶叶,大大增加了亩均经济效益,增加了乡亲们的收入。
石堡村种植的青钱柳不愁卖,因为乡亲们提前和高融的公司签订了收购订单。七年前,高融还是鹤峰县数一数二的木材经销商。如今与他签订订单种植的青钱柳已超百万棵。
从砍树到种树,七年间,在鹤峰县林业局的支持下,高融的青钱柳基地已遍布鹤峰县三个乡镇,十六个村,带动两千多户乡亲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造山吃山“的转变。
除了制成传统的青钱柳茶,去年,高融的企业还成立了青钱柳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与华中科技大学深度合作,开发了多款深加工产品。 从靠山吃山到造山吃山青钱柳产业助推鹤峰吃上“生态饭”
从伐木工到植绿人,近年来,鹤峰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依托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念好“山字经”,通过大力发展青钱柳产业,使得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一条“生态脱贫,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恩施州鹤峰县 副县长 郑平:
2025年青钱柳种植面积达到两万亩, 开发青钱柳提取物产值达到一亿元,在助推林农增收的同时,使青钱柳产业成为大健康产业。
《垄上行》记者: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