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始,桃花开。
在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占地120亩的湖北省桃资源育种圃里一片姹紫嫣红。这里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桃园基地,浓缩了湖北桃树资源的精华。
桃林里,研究员何华平熟练地掐去桃枝上多余的桃花。他告诉记者,育种是桃产业的根本,通过疏花打枝、避免桃树消耗过多营养,可以保证坐果率。
湖北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各类水果的生长,尤其是桃,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桃是我省最先开展科技攻关的水果项目之一。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省农科院果茶所就开始开展桃树高产栽培技术攻关,收集研究了早熟、中熟、晚熟桃树品种180多个,并主推了“天仙红”、“早仙红”、“中油蟠36-3”等十大品种。
进入“十四五”,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将目光聚焦在桃品种改良上。一株桃树下,博士艾小艳正在进行杂交授粉。只见她拿着一只铅笔,用带有橡皮的一端,先沾好人工花粉,再轻轻地点在选好的桃花雄蕊上,就完成了杂交授粉。这样的操作,艾小艳一天要重复上千次,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优中选优。
没特色、品质不优、上市不早是制约湖北桃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自“十二五”以来,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重点研究改良红肉桃系列品种。历经四代发展,目前湖北红肉桃系列已具有较好商品属性,产销两旺。
国家桃产业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何华平告诉记者,眼下他们正在研发“楚红”、“楚玉”、“楚金”三个系列本土桃品种,它们不仅能适应湖北高温高湿的环境,还具有早熟、抗虫抗病性好等优点,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推广上市。
科技为产业注入新活力,也为桃农带来新希望。一大早,蕲春县农业农村局驻狮子山镇河口村第一书记陈向阳就赶到金水基地。经过咨询,他决定购买一批适合蕲春种植的“霞脆”和“黄金桃”新品桃树,用来替代村里的老品种。他希望这些由科研人员精心培育的特色新品桃,能让河口村的村民们多挣钱快致富。
《垄上行》记者: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