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江汉平原在去年10月底至11月初播种的小麦,大都不像往年已经拔节,对此有农民朋友担忧能否增产?这里以荆州市为例,从气象条件上分析主因,以期相互切磋,采取措施,夺得高产。
其一,秋季与前冬暖干后冬冷湿。基于2021年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降水量仅20.9mm,较常年同期偏少7成,在11月初大批小麦播种后, 大部生长缓慢甚者出苗困难,旱地或相对高亢的旱地的小麦表现尤为突出。部分水田种植小麦长势虽好,但在当月7-8日受寒潮天气影响,对其出苗或生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自去年11月初小麦大播以来,至今年1月31日平均气温为8.5℃,较常年同期7.2℃高1.3℃,较去年同期7.9℃偏高0.6℃;活动积温777.4℃.d,较常年同期663.2℃.d多114.2℃.d,较去年同期728.9℃.d多65.7℃.d。导致小麦从生长缓慢到一度转快,但在1月21—30日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持续低达3℃或以下,26日平均气温-1.3℃,极端最低气温-2.8℃,小麦几近停止生长;2月1-16日又出现持续低温与阴雨(雪)天气,这段日平均气温仅4.4℃,较常年同期5.5℃低1.1℃,较去年同期9.8℃低5.4℃;活动积温70.3℃.d,较历年同期87.5℃.d少17.2℃.d, 较去年同期156.1℃.d少88.2℃.d。这16天中,有4天最低气温在0℃以下,其中4日低达-1.9℃,小麦生长速度缓慢。一些田块从播种后到1月下旬持续降温前,活动积温虽都达到播种到拔节需790.1℃.d以上,但因其遭遇上述低温时段,不少该拔节的小麦未能拔节。
其二,水分条件前干后湿偏颇。江汉平原降水量从11月初到1月20日为30.8mm,较常年同期少7成,较去年同期少5成,小麦长势总体上受中度干旱影响;可从1月下旬以来到16日降水量达79.9mm,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较去年同期多4成,在这种水分条件下,小麦又因缺乏温、光支撑,部分田块因“尺麦怕寸水”,反倒引起湿渍害,使其生育进程变缓,故迄今尚未拔节。
然而,小麦生育期虽有推迟,但部分小麦分蘖并未停止,因其发育不良致未能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拔节)转化,但尚具一定的抗寒能力,尤其元月下旬以来出现0℃到-2.8℃低温,也不至于产生较重冻害。基于荆州市小麦大都属于农业湿地栽培,局部地区已发生条锈病等小麦病害。
值得提示的是,据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数十年来记载,在10月31日播种的小麦,平均在2月28日进入拔节普遍期,故今年大部小麦由营养生长向生长生殖转化还不迟,近段时间即使出现0℃或以下低温,冻害还不至于严重。由于大部田块分蘖都有3-4个,未来有效穗一般不会缺少,在拔节后只要不或极少出现0℃以下的低温,在以后孕穗期不出现有害低温,在农艺措施上合理施肥与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就可获得增产。为此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议:
一是清理“三沟”降湿。常言“麦田开三沟,从种叫到收”。要确保厢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沟直底平,雨住田干。
二是科学配方施肥。按土壤测肥结果恰当配方施肥。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60%-70%,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拔节肥占25%-30%。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施用。
三是促弱控旺保壮。在拔节前,对群体较大,长势较旺尤其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可用生长调节剂进行调控,防止倒伏。
四是防冻冷干热风。基于近段低温雨雪,对未来低温霜冻也不可掉以轻心,5月对“干热风”也不可掉以轻心。
五是防控病虫草害。除杂草本是冬前重点,现在要补遗,尤要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实施“见点打片,见片打面”的预防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应结合气象部门发布的小麦抽穗扬花期中长期气象预报,以防治赤霉病为重点,结合“一喷三防”做好小麦病虫防治和叶面喷肥防早衰及提升抗逆性等工作。
六是适时抢收入库。小麦收割前应关注天气预报,务在蜡熟末期,采用留茬机收作业,收割机应及时清仓,防止病虫害跨地区传播。收获后应及早烘干或晾晒入库。
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刘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