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省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生猪产业被纳入湖北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过去,粪污处理难题一直制约着生猪规模化生产,如今,湖北正在探索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破解这一问题。
走进咸宁市崇阳县石城镇虎爪村,千亩水稻收获在望。种植大户徐盛华欣喜表示,他今年种的水稻长得比往年都要好。
咸宁市崇阳县石城镇水稻种植大户 徐盛华:发病率要少,禾苗结实率比往年要高,我们测了一下重金属(含量)降下来了。
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稻田土壤板结,影响水稻品质。今年,水稻之所以长势喜人,是因为通过田边的大黑管喝上了“营养羹”——沼液。从吃化肥变成喝有机肥,水稻品质明显提升。那么,这些“营养羹”又是从哪来的呢?
咸宁市百万头猪产业链总协调 石丽英 :这个(村养了)4800头(种猪),一年这两个厂加在一起是50000吨的粪污。在猪场内我们建了一个全覆膜的防渗漏的发酵池,我们在附近又做了暂存池,一年下来1000亩(田)就可以全部消耗掉这50000吨粪肥。
猪粪、废水经过处理,变成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用于养殖场照明,沼渣养殖蚯蚓再生“金”,沼液则通过管道送到田边,只要拧开“水龙头”就会流出“自来肥”,种田变得省钱省力又环保。
过去,因粪污处理难、成本高,制约畜禽产业规模化发展。如今,打通了生态循环种养“绿色通道”,粪污处理不再棘手,企业也开始大展拳脚扩增养殖规模。
宜昌枝江市庆锋养猪场负责人 裴必国 :因为目前环保压力比较大,如果是有了(生态循环种养)我们基本上就不用操心。第一是方便,第二是在环保方面给我们减轻了压力,省钱省时省人工。
作为生猪养殖大省,为促进生猪产业链绿色发展,今年,湖北省印发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以种定养,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在老河口、安陆等18个县市区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补奖试点。确保2021年底,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以上,到2025年,全省生猪出栏稳定在4200万头左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打造循环农业新生态。
《垄上行》记者 朱婵 马飞 甘源(崇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