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从猪饲料变身脱贫致富“金疙瘩” 红安这个“国字号”宝贝牛在哪?


发布时间:2018-10-17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地处大别山南麓的红安县(旧称黄安),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前国家主席(代)以及、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现在,与“将军县”齐名的,还有当地特产——红安苕,这颗“宝贝”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它却是第一个红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浑身是宝的红薯,是家家户户种植的农作物。过去,作为辅粮产品,只能把苕拿去喂猪。但经过红安人的巧手种植与精准眼光,红安苕化身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致富的最大希望。

从艰难年代到都市生活,红安苕如同乳汁一般,一直在滋润着这片英雄土地。

老伴患罕见病症 瘫痪在床十年

红安苕给这位老兵生活希望

68岁的周叔宽是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人。1976年,他在山西当了8年的义务兵后,回到老家务农。

本以为日子可以安安稳稳过下去,但天不遂人愿,他老伴被查出患有“主动脉夹层”,这种病非常少见,发病率每年每百万人口约5~10例。除了难以治疗,这种病还会伴有各种并发症——时不时的浑身疼痛、晕厥。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位农妇彻底丧失劳动能力,已瘫痪在床长达十年。

单凭自己一个劳动力,那么多亩地怎么耕?老伴的药费怎么办?日子可怎么过下去?在周叔宽日渐绝望中,村里传来好消息:来合作社种红薯,年底有分红!

据了解,这是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用工增收等方式,来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老周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他现在在杏花乡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每年至少能保底分红3000元。做工一天赚70元,自家土地租给合作社,一年也能拿2000多元。

周叔宽感叹:“现在的扶贫政策真的好!”根据村里的精准扶贫政策,他和老伴一个月共能领到540元的补贴。再加上种红安苕的各种收入,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在当地,“周叔宽们”还有很多,合作社把这12000户乡亲集中起来,在家门口打工,长年打工的月收入是两千多块,短期打工的平均每天是七、八十块钱,这比分散种植收入要高很多。农户郑大姐说,在基地做工,每年不止一次分红,一年可以挣差不多一万块钱,整个家庭的收入算下来,一年差不多有五万元。跟原来比,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的模式还有个好处,就是不用愁销路。农民只管用心种植,市场交给合作社来开拓。正在运红苕的村民跟记者说,上午运了十二车,一车大约有一千五百斤左右,跟去年比,今年算是个大丰收,比去年一亩要增收一千多斤。

在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下,红安苕的种植也有了严格的标准。“你看到红苕叶子上的虫眼子没?”周叔宽指着地里的红薯叶对记者说。当地的红薯都是原生态种植,不打农药,几乎每一株红薯叶都有虫咬的痕迹,这样种出来的,才是“放心苕”。

绿油油的叶子,红彤彤的苕,这“一红一绿”,是村民们心中那股希望的色彩。

从下岗工人到公司总资产千万的老总

红安苕许这个农村汉子立业之本

被红安苕改变命运的,不只是当地的贫困养殖户们,这条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上,每个人的命运都有了新的变化。

一颗颗沾着泥土的红安苕被合作社从农民们手里收购上来,它们中的一部分,来到湖北阿帆食品有限公司,完成“变身之旅”。

袁鹏,一位土生土长的红安汉子,他就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13年前,他从高桥粮管所下岗后,只身来到广州一家面粉厂打工,做检验员。在此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管理和业务,终成行家里手。

洛阳虽好不如家,袁鹏一直惦记着家乡,思考如何利用大别山的丰厚资源,发展地方特色。2007年,他返乡创业,承包一家国营面条厂。2011年6月30日,成立湖北阿帆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8月1日,在武汉市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员工由6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

红薯面条加工工艺复杂繁琐,要经过选薯、清洗、粉碎、打浆等10多道工序,方能加工出看起来白净无暇,吃起来滑溜爽口的生态红薯面条。2014年9月28日,该公司生产的“红薯挂面生产新工艺”顺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本来是几块钱一斤的红薯,在这样的深度加工后,“身价”涨了好几倍。袁鹏说,红薯面在网上卖到128元一提,团购就会便宜一些,98元一提,一提两桶。产品销往重庆、深圳、广州,红薯面有股甜甜的味道,当地人喜欢吃这个。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农村带头人,袁鹏将自己的挂面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时刻惦记着县里那些吃饱饭都成问题的贫困户,他说:“我曾经也是一名下岗职工,深感其困惑,绝不让下岗职工没饭吃。”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袁鹏积极响应号召,为24名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与扶贫工作队一道深入乡镇,因人设岗,签订就业协议。

今年47岁的叶平是永佳河镇喻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在外打工,一对儿女还在读书。2015年,叶平的丈夫突发脑溢血,不幸离开人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她成天以泪洗面,两个孩子面临辍学。袁鹏得知此情况后,立即安排叶平到公司食堂上班,免费提供食宿,把孩子送到学校继续上学。

她感激地说:“如果没袁董事长的帮助,我连生活的信心都没有,我的两个孩子,也不可能有书读。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母子三人吃住在厂里,还给我发工资。我能在这里安心做事,感到很充实,心情也好了,经济压力也减轻了。”

彭双喜是永佳河镇汪家河村人,他在镇上做泥瓦工。老婆在家种地,只能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彭家一双女儿都非常争气,19岁的大女儿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书,13岁的小女儿在镇上的桃花中学读初中。

2016年,彭双喜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失去了主要家庭经济来源。彭双喜虽然得到了扶贫项目和低保的资助,但是女儿上学却成了难题。就在他一筹莫展时,袁鹏自愿资助小女儿彭盼直到大学毕业。同时他每个月都去彭双喜家慰问探望,给他们带去慰问金和生活必需品。

目前在红安县,“红安苕”种植面积有7.5万多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超过3亿元,“红安苕”的品牌已经走向全国。“中国薯都”,红安有希望!

动态新闻
青春AI大地|90后女孩是个“农机控”
时间是万物蓬勃最好的养料,今年是胡亚楠在团风县团风镇黄湖新村和家人一起种田的第七年,作为一名90后女孩,她勇于尝试各种新式农机,巧用良机+良技,在广袤的土地上书写了一
刘合伦: 12年开荒不辍 荒山变成花果山
在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杉木村,有一个网红打卡地碧水农庄。
荆州市马山镇: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夯群众之“本”,锻产业之“骨”,筑文化之“魂”, 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绘就了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移民村里话幸福
黄湖新村位于黄冈市团风县团风镇,被誉为“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
都尔霍姆:为每一只鸡打造有机家园
在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黄祠村有一家农场,喂养的鸡不仅吃的是纯有机饲料,还能享受中药预防治疗。

    荆州市马山镇: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移民村里话幸福

    都尔霍姆:为每一只鸡打造有机家园

    “鸽王”周向阳: 共富路上“鸽”声嘹亮

    青春AI大地|付先明:“蜂”生水起兴乡村

    他创新种药方式,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 “江汉大米”品牌亮相全球最大纯商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