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11日),松滋市发生了一件大事,来自世界各地的食用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一起参加了中国羊肚菌暨国际珍稀食用菌发展论坛。这是一次国际食用菌交流、研讨的盛会,而且和脱贫致富息息相关。
这羊肚菌在世界珍稀食用菌排名第二,它珍稀就贵在其特殊的生长环境。野生环境下,羊肚菌只在发生森林火灾后的两三年内,产量特别高。可以说,它是刀耕火种之后,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道珍馐。
说起这羊肚菌,不得不提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专家朱斗锡。人家做了一辈子研究,就是为了推广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上世纪80年代初,朱教授偶然从香港商人的口中得知,在欧洲人眼中,羊肚菌是仅次于黑松露的珍稀食用菌。于是,他一心研究人工栽培技术,并最终大获成功,掌握了多项专利。
作为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创始人、发明人,朱教授深知羊肚菌在欧洲市场受欢迎的程度。这就像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是刚刚闯出了名头,在国外却是老饕们求之不得美食。
羊肚菌栽培项目 落地致富一方
目前,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发展出了菌稻轮作、菌菜轮作、葡萄套种等多种种植模式。而且,是流转土地进行生产,充分利用了乡亲们的冬闲时间和空置土地,现在还发展出菌稻轮作。
可能有的乡亲会问,常听说虾稻轮作,这菌稻轮作可是稀奇事。其实也没什么可稀奇的,只要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田间管理,菌稻轮作对于土地本身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地某农业公司负责人陈总告诉记者,菌稻轮作可以改善土地肥力墒情。正是基于公司和农户双赢的可观前景,这家公司在松滋市大力推广羊肚菌人工栽培项目,在各乡镇共发展了自营和加盟等形式的12个基地,带动贫困户致富。
张师傅在外打工十多年,去年年底他经人介绍,来到南海镇三垸村的羊肚菌人工栽培基地打工。从最基础的下菌种做起,到现在负责管理挖菌子。收获的不仅是金钱,还有那份割舍不断的亲情,“吃了喝了一个月三千多,我下班就可以回去陪老娘。”张师傅说。
和张师傅一样,在南海镇三垸村还有很多乡亲在这里打工。这位七十多岁的侯奶奶冬闲时把土地流转出去栽培羊肚菌,不仅每亩可以拿到400元的收益,每天打工还可以增收100元钱。
羊肚菌人工栽培项目让乡亲们省了体力、少操了心、最后还得了甜头,大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编后:虽然,羊肚菌栽培项目从生产、收储、销售都能产生很好的效益,但是,参与进来却是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如果您感兴趣,可以拨965333登记,我们《垄上行》十分乐意来牵线搭桥。
《垄上行》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