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也是苦力活,摔下大把汗水,挣钱不多。探究其中的原因,是投入大、利润薄所导致的。可十堰市房县的张启龙师傅说,他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张师傅告诉记者,同样是养一万只鸡,别人赚十万,他可以赚三十万。这利润直接增加了两倍。不过,这到底是真牛还是吹牛呢?
张师傅说,利润高,鸡的品种是关键。养殖绝对不能跟风,要打出自己的特色。为了求证张师傅的说法,垄上行记者来到了十堰市房县畜牧局。张师傅养的是白羽乌骨鸡,还是还是当地一个古老的品种。这种乌鸡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它不仅仅肉质弹力强,味道美,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和全国其他同类乌鸡相比,这种乌鸡也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羽毛是片状的,而且,生长速度特别快。130天到150天之后,公鸡可以长到六至七斤,母鸡长到三到四斤,外面皮是乌的,肉是红的。相比同类乌鸡两三斤的体重,房县白羽乌鸡那真是鸡王了。
不过,您别看它长得快,它的脾气还是非同一般的,“你要让它关在屋里吃饲料,关在屋里当肉鸡喂,是喂不成的。一喂,它不是死,就是生病。”
所以,养殖户必须进行散养。说到这儿,不少人又会吓一跳,那这种鸡对住宿条件是不是要求特别高?
房县畜牧兽医局高级畜牧师杨祖林老师介绍:“它和别的养殖有所区别,它的投资小一些,养一千只建设投资只需要一百平方米的工棚房就可以解决。”
投资少,长得快,一只鸡一年的喂养成本在三十五块钱左右。由于它的数量稀少,整个房县的养殖量也只有6万只左右,所以,养殖户赚大了。杨老师介绍,目前这种乌鸡在市场上可以卖到二十块钱一斤,一只鸡能卖到六十到八十块钱,可以赚三十到四十块钱。
杨祖林介绍,以前,大伙对白羽乌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养殖规模不大,现在,他们计划在全县发展一千户像张师傅这样的养殖大户,三年内使养殖规模达到一百万只,让更多的乡亲发鸡财。
(记者 陈春林 农民记者 皮新军)
《垄上行》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