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发红包,乡亲“抢”了11万
一到过年过年,有一个现象是大伙感同身受的,就是抢红包,现在科技进步了,手机上什么微信啊QQ啊,动不动就有人发红包,有的人甚至因此练就了“无影手”,那抢红包的速度,刷刷刷那叫一个快!
最近鄂州市涂家闹镇张远村也在发红包,而且还是现金红包!
瞧,这些爷爷奶奶们人手一个大红包,而且这发红包的,比得红包的还高兴!
张远村的张书记说,这些红包可都是中心合作社发的。这个合作社可不比一般的合作社,既不是搞种植,也不是搞养殖,搞得是内置金融。
听起来可能离得有点远,可合作社里的爷爷奶奶们都尝到了甜头。目前合作社已有6类社员、总共三四百人。
投入三千元 年年受益20%
内置金融合作社是从四年前开始创办的,村里超过六十岁的老人都能参与进来,其实通俗点说就跟买社保一样,每位加入合作社的老人们,都要缴纳三千块钱融资。
社员韦益更大爷告诉我们,“交了三千块钱之后,每个社员 都有一个股金证和社员证,相当于我就是合作社一员并且有入股,我每年也能参与分红。”
之后,只要合作社在运营,每年的盈利部分都会以分红的方式回馈给老人们,以三千元为基数,最低不会低于20%,也就是600块钱。老人们平时吃穿上开销不会太大,年年的分红能让他们过的非常舒适了。
张书记介绍说:“社员都是每年都是20%的受益,交3000块钱的话就是600块钱,我们12年给了600块钱 ,之后就越来越多,今年1000块钱的远远超过了20%。”
拿了红包还没结束呢,今天村口搭起了戏台子,乡亲们围着桌子还吃起了团年饭,热热闹闹地提前迎春节!
村里集资 村里消化 知根知底风险更低
看到乡亲们脸上笑的很满足,记者也替他们高兴。不过,这个内置金融合作社我还真的听到很少,平常对于投资也只懂懂股票啊,保险之类的,但是仔细算算,张远村这个金融项目,分红还不是一般的高,这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会不会有资金风险呢?
张远村的内置金融合作社其实是中国乡建院在农村推行的项目之一,属于农村建设的范畴,经济是决定综合实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合作社的目的,也是采用资金互助的方式来提高村里的经济水平。目前在全国有十五个省市有项目点,村庄一百多个,咱们湖北有四个点。
其中,湖北监利县的一个金融试点村,运营时间最长,社员每年的分红也从几百元增加到几千元了。
中国乡建院高级工程师胡晓芹介绍:“监利县的王远村的资金互助有10年了,老年分红已经是7千了,一家里有两个老人分红就有一万四。”
张远村也在按照这个模式不断发展进步,合作社成立之初,最原始的社员就只分为两类,敬老社员和普通社员,敬老社员负责筹集资金,这类社员以乡贤为主,或是在外地赚到了钱,想拿出一些回报老家的人群。他们是无偿奉献,不求回报的。
韦汉华和范建良就是内置金融合作社敬老社员中的两位,他们每人投入3万元,作为合作社的启动资金,加上普通社员每人的三千元和政府补贴一点钱,相当于把大伙的资金整合起来,在投入其他的项目,特别是对村里需要申请贷款的乡亲,帮了个大忙。
当然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向合作社申请贷款的,必须得经过严格的审核。张书记说:“因为不管是存款还是贷款都是本村的村民,我们都知根知底 ,信用度什么的都知道,我们会考察项目、考察人品、考察经济实力。”
放贷只是金融合作社投资的其中一个方式,如果村里根本没有多少人贷款,那合作社就会将筹集上来的资金进行项目投资。张远村就把一部分资金用在了村里种植和养殖项目上,比如建立蓝莓基地。
同理,项目投资特必须经过合作社理事会的讨论,并且在村民代表待会表决。既然是投资,风险肯定也有,合作社也邀请专业的团队进行风险评估,能够在2到3年回本的项目才会考虑投资。
不过,到今年为止,合作社还没出现一个坏死帐,更没有出现过资金安全问题,利润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敬老社员范建良告诉记者:“今年的盈利部分大概就是三四十万吧,这四年的总利润是90多万。”
中国乡建院高级工程师胡晓芹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接受我们的理念和模式, 能让更多的人在改革创新发展中受益。”
编后:只要是新的事物,都会有人尝试,但真正赚到钱的还真的就是那些有胆尝试的人。其实资金互助这个概念在乡亲们内心可能还不是太了解,但我们认为这是个趋势。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了,您试试一捆筷子呢?张远村的内置金融合作社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模式,把大伙的资金整合到一起,资金量达到一定数量了,投资就会变得简单,只要操作的好,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更强。但是还是要给乡亲们提个醒,投资是没错的,但是也要看准了再拿钱,农村资金互助的方式有很多,乡亲们在加入这类组织之前,必须问清楚了。刚刚节目中提到了,这是中国乡建院的其中一个建设项目,是国家认可的,对接的也会是村里的领导,或者在村里有一定影响力有威望的人。另外,湖北目前只有四个村在做试点,乡亲们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记者 刘余 廖佳欣)
《垄上行》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