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话3小时 准大学生4万学费没了
前几天下午,在一通长达3个多小时的电话后,十堰准大学生小李和家人辛苦4年,从牙缝里攒出的4万多元学费没有了。
小李家住十堰张湾区柏林镇柏林村,父亲在工地打散工,母亲因病在家,照顾12岁的妹妹,一家四口全靠父亲每月2000元的工资过日子。因为家庭贫困,这次上大学需要助学贷款。8月24号下午4点半,小李与母亲在张湾区教育局办完助学贷款回家时,一个陌生号码打了进来。对方声称自己是某银行客服,说小周的银行卡在上海消费了1万6千多,必须在晚上6点前还款,不然就会强行扣款。
随后,对方借口小李可能是信用卡丢失的关系,将电话转接到上海浦东公安分局,一名自称 “宋警官”的男子告诉小李,她可能涉及到一起大案子,目前,浦东公安分局正在办理。
小李当时不相信,“宋警官”就让他查114,查上海警局的电话。小李刚查到号码,一个与查询号码相同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就这样,骗子通过一步步的诱导,慢慢骗取了小李的信任,随后,该男子称需要小李去银行把银行卡“解冻“。
于是,小李与母亲一起来到了柏林镇上的一家银行营业网点的ATM机前。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将银行卡插进了ATM机,按了转账键,并输入了对方提供的卡号。
这事对方告诉他,让他回家说过一会儿会给他打电话,这下小李才开始怀疑,回家一上网查了一下就打电话报警了。
目前,警方正在调查此案。
(十堰台:王丹阳)
遭遇电信诈骗 两大学生不幸猝死
最近,大学生被骗的案件有很多,前一段时间在山东接连发生的两起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猝死的案件。而且,这些诈骗电话大多来自臭名昭著的170、171号段。这两个号段由于没有严格实名制,诈骗分子容易躲过跟踪, 170、171号码就变成了骗子热衷的作案工具。在荆州,大学生们是否又遇到类似电信骗局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同学都接到过类似的电话或短信,说中奖了,或者家人卡丢了,要借钱等等情况。
那么年轻人遇到电话诈骗,应该如何处理呢?
沙市中学团委书记张珺说:“首先要相信专业人士能够解决,比如说可以报警,让警方来处理,其次要相信有多种方式可以解决,比如现在都有绿色通道,不会让大学生贫穷而辍学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诈骗案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作案者非常熟悉受骗者的个人信息。专家称,目前诈骗分子更加倾向于利用被泄露的个人信息,精准作案,点对点的攻破,受害人容易放松警惕,诈骗的成功率高。受骗者之所以上当,就是因为骗子对他们的信息掌握太充分了。换句话说,个人信息买卖产业链不除,信息安全又怎能保障呢?(荆州台 彭军)
链接:准大学生学费被骗 报警后猝死
18岁的徐玉玉是山东临沂一名高三应届毕业生,今年以568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英语专业录取。8月19日,有个陌生手机号码打到徐玉玉母亲的手机上。对方称自己是教育局的,发放助学金,剩最后一天,让徐玉玉提供上学的银行卡卡号,说到银行会把钱给她打过去。
母亲残疾,父亲打零工挣钱,徐玉玉家境贫寒,加上之前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徐玉玉信以为真,按对方要求赶到附近一家银行,准备通过自动取款机领钱,谁知落入对方陷阱,被骗走了9900元钱。 事后小徐意识到上当,非常懊悔、自责,迅速赶到派出所报案。
徐父回忆:“做完笔录她自己上了车,上车出了派出所往东走了不到两分钟,我就发现她歪倒在三轮车上了,我喊她不搭腔 。”
开学在即 民警教你识破骗局
21号晚上,徐玉玉最终还是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医生给出的死亡原因是“呼吸心脏骤停”。徐玉玉的遭遇让人同情,无独有偶,8月24号,上海一大二女生接到短信称航班取消,被对方误导领取补偿时,骗走 6100元学费。临近开学,学生、家长要谨防各种诈骗。
荆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案件侦察大队副大队长 魏松 当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 说发放助学金 教育费 助学贷款 要主动与教育部门 学校联系 证实真伪 同时不要透露家人、姓名的相关信息
民警提示,170、171号段为虚拟运营商的专属号段,是诈骗重灾区,接到这两个号段来电千万要小心。除这些骗局外,骗子还常常以学校老师等身份打电话给家长,谎称子女身体不适等情况,诱导受害人到银行转账汇款,达到骗钱目的。
在上学期间,有些同学想找兼职,但要谨防骗子利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传播虚假招聘广告,骗取押金、保证金等。大学生找工作时不要盲目 在找工作以及打工期间 大学新生要提高安全意识 与雇主见面时最好请同学结伴前往 以免上当受骗 。
一旦发现上当受骗,也不要惊慌,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民警介绍说, 目前公安机关部门已经推出电信诈骗快速鉴定的制服功能,这种功能只要受害人在第一时间报警 并且能提供相应的凭据,警方就能及时地利用这个功能冻结涉案的账户,并且为报案人追回被骗的钱款 。 (荆州台 张格格 王成文)
编后
一个正值花季的生命过早的凋谢,令人痛心。徐玉玉事件后,教育部发通报,提醒广大新生谨防骗子以发放助学金等名义的欺诈行为;公安部刑侦局紧急提醒:170、171号段诈骗多发,千万小心。在我们提高警惕同时,也在担心,我们的私人信息,会不会同样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下一次,陷入这种“量身定制”骗局的会不会就是我们?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任重道远,相关监管。
《垄上行》记者编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