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关于我们

集团动态

业务布局

企业文化

招贤纳士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集团动态 > 正文

咸宁纸灯笼畅销国外 一年卖千万元


发布时间:2016-08-29

平常啊我们走了好运,都会感慨一句,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啊。这不,在咸宁市崇阳县古城村,150多名留守妇女不用打灯笼,就找着好工作了,而且干的活真和灯笼有关。

 

乡村大姐糊灯笼   月赚一千多块

我们跟着卢青云大姐,在村里转悠,挨家挨户的收灯笼。每隔几天,卢大姐就要走村串户去收加工的灯笼。

魏大姐的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孩子多,需要照顾,她从卢大姐那里领了一些材料,自己在家手工制作灯笼,挣钱补贴家用。平时没事的话魏大姐一天可以做一百多个,有时家里事情多,一天只能做四五十个,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个千把块钱。

像魏大姐这样在家做灯笼的,在古城村还有四五十人。而在灯笼加工厂里打工的有上百人。万大姐已经在厂子干了十几年,一两分钟的功夫,一个篮球大小的漂亮灯笼就做成了,一天做一百多个灯笼可以赚五六十块钱,虽说挣得不多,一个月下来有一千五六百块钱,但是活不重,又没有日晒雨淋的,万大姐心里很满足。

古城村人多地少,经济结构单一,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留守妇女比较多。在村里灯笼厂干活的,除了中年妇女,还有上了年纪的老人。64岁的黎大妈在这里上班好几年了,速度一点不比别人慢。

卢大姐说,像黎大妈这样上了年纪的,厂里还有两三个,本来担心她们吃不消,但是拗不过,她们要来。姐妹们在一起说说笑笑,打发时间,把钱也赚了。现在古城村,大约有一百四五十号人都在做灯笼,大多是老人和女人。

 

小灯笼畅销国外  一年卖出千万产值

要说怎么走上制作灯笼这条路,还得从2002年说起,一个偶然的机会,卢大姐和爱人何伟柱从广交会上得知,国外对中国特色的灯笼的需求量比较大,而当时国内生产这类灯笼的企业几乎没有。两口子想着自己以前做过扇子等手工艺品,就和一家外贸公司取得联系,回家设计了几个灯笼样品,没想到反响特别好。于是,两口子在村里开起了小作坊,经过14年的辛苦打拼,灯笼小厂越做越大,去年的产值达到了1400多万。

上千万个灯笼,全部漂洋过海,卖到了韩国、日本以及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根据客户的需求,卢大姐还设计和定制了上千个灯笼样式和品种,传递了浓郁的中国特色文化。

现在,订单比较稳定,卢大姐打算明年扩大生产规模,把周边几个村的留守妇女都招进来,让姐妹们在家门口挣钱,同时还能照顾一家老小。

编后

做灯笼,活不重,而且还能顾及到一家老小,一个月赚个千把块钱,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应该没问题,这样的好事在家门口的灯笼厂找着了。我们替这些留守妇女们谢谢卢大姐,希望你们的灯笼厂越办越红火。

(记者刘余  马飞  通讯员  汪佳)

 《垄上行》记者报道

 
动态新闻
《蓝领福利社》今日开播送福利啦
3月28日,《打工服务社》就要正式更名升级为《蓝领福利社》,看到这条推文的乡亲们有福了。
重量级专家做客《寻医问药》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座城市,血管就是纵横这座城市的道路。在城市中,堵车是家常便饭,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血管也“堵车”了呢?
麻城:村民种茶花 手中有钱花
茶花和杜鹃、杏花、福白菊以及玫瑰,被称为黄冈麻城市的“五朵金花”,进入三月份以来,麻城市五脑山上的万亩茶花迎春绽放,听着山上传来看花人的欢声笑语,种花人的心里也是
一言不合 重庆小伙竟赌气离家17年
前不久,来自重庆大山里的一家人团聚了,而这次团聚竟然让这家人等了17年。
潜江一养殖户蛋鸭“中毒”疑饲料惹祸
潜江市熊口镇的田川师傅常年养殖蛋鸭,今年初,他养的8000只蛋鸭突然出了问题,把他可吓坏了。

    《蓝领福利社》今日开播送福利啦

    重量级专家做客《寻医问药》

    麻城:村民种茶花 手中有钱花

    潜江一养殖户蛋鸭“中毒”疑饲料惹祸

    可疑“女子”出没 多家女装店被盗

    只因多句嘴 汉川六旬老汉遭欧打

    因使用不当 洗衣机竟变"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