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子要想走上致富路,离不开领头人。在荆门市漳河新区,有一个小村庄——京河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积极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京河村人口有700多人,经济在前些年的时候,也不是特别的好,不过最近几年,村子自从引进了葡萄产业之后,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像做了火箭一样,就拿去年来说,产值就超过了一千万元。
眼下正是京河村的黑提大量上市的季节,走在田间地头,一串串的果子挂满枝,漂亮极了。您只要随便问一问村里的乡亲,他都会自豪的告诉你,京河村,就是当地著名的“黑提村”。
村民李红说:“现在家家户户都种,少的一二十棵,多的六七百棵,还有上千棵的都有。”
乡亲们种黑提的干劲足,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黑提带来了高收入。村里的苏池雄师傅,就靠着家里的5亩黑提,日子越过越红火,还买上了小轿车。
乡亲们生活的大转变,是从2009年开始的。京河村是丘陵岗地,耕地少,但是却有一万多亩的山林荒坡。之前乡亲们也尝试过种植柑桔,但总是遇到冻害问题,新上任的村支书苏池富,决定重新选择一种特色农业,带领乡亲们致富,通过考察,引进了葡萄产业。
可是种黑提的成本每亩需要几千元,再加上对于乡亲们来说,又是完全陌生的新产业,很多人并不敢种植。面对这种情况,村支书苏池富首先自己带头,开荒山,种植了50亩。同时,村里积极为大伙儿争取资金支持,当时黑提售价是16元一株,村民们种植,村里会补贴50%,另外村里还积极争取退耕还林的项目款,每亩田补贴400元。
就这样,黑提种植面积,由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一千多亩,种植户也达到了80多户。村里还每年请来农业专家,为乡亲们指导种植技术。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黑提的品质,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统一为乡亲们采购肥料、药品。京河村的黑提是好看又好吃。
黑提种植发展起来了,如何销售出去,就成了摆在大伙面前的大问题。苏池富深知,带领大家做这个产业,如果不能将黑提及时卖不出去,就等于是害了大家。
于是从2013年起,京河村就在荆门城区,连续三年搭建展示平台,一方面是销售,另一方面展示产品。
京河村距离中心城区只有15分钟的车程,交通便利,经过几年的宣传展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来村里采摘黑提,现在每年到园区采摘的量,已经占到了60%以上,其余部分销往外地。
苏书记说,京河村的目标是,不仅要把黑提卖出去,还要打响品牌,创造更高的效益。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改变农户随意销售,价格混乱的情况,下一步,村里准备集中销售,统一价格,还打算成立电子商务,把全村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
(记者 韩会芳 袁帅 通讯员 何忠华)
垄上行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