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19:25,湖北垄上频道的《抗灾自救 重建家园》直播特别节目,继续走起!本期节目中,专家和乡亲们聊了洪灾后植保防控的相关问题。
来到演播室的嘉宾有:
湖北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站长郭子平
湖北省农业厅植保总站推广研究员张求东
湖北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高级农艺师徐荣钦
每年的七八九月,都是“虫口夺粮”的关键期,但是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前几轮的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让今年的病虫害防控形式变得更加严峻。
郭子平介绍,今年湖北由于暴雨灾害,作物浸泡时间长,田间长势弱,植株抗差,加上当前处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造成农作物病虫害与常年相比呈加快、加重态势。同时,今年气候多变,病虫发生种类多、频次高,强度大,连续阴雨天气也影响了防治效果,不利于田间防治作业,造成防控难度加大。
一方面是洪涝灾害之后农作物弱苗多、抗性差,另一方面近期高温高湿,病虫发生为害必然加快、加重,如果忽视防治,将造成农业“灾上灾”,这也是今年病虫防治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面对今年病虫害将偏重发生的形势,湖北植保系统在早期就做好了会商、研判,讨论了入梅以来及梅雨期间气象灾害对病虫发生的影响,明确了下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时期、发生程度及防治要求。通过植保系统和多种媒体向社会发布,引起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户生产主体的重视。同时组织专家深入灾区调查病虫发生情况,以病虫防控为重要内容,安排部署防治工作。
到目前,
全省各地制定技术方案,印发技术资料上百万份。
全省3300多名植保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帮助农民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
全省投入应急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800多个,植保无人机180多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300多台,手推式喷杆喷雾机1.5万台,对抗灾复产保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植保部门目前着重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务求虫口夺粮的战役决战决胜。
1、加强病虫监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趋势。及时向各级政府、农业生产主体、向社会上专业化防治组织传递信息,为政府部门正确决策、生产主体及时防治、防治组织科学服务提供参谋意见。
2、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各级植保技术人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发生情况,分类开展指导。
3、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结合实施国家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服务,特别是对生产规模较大的,要重点开展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控。
4、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对剧毒、高毒农药,湖北省政府已发文,从今年6月1日起严格禁止和限制销售和使用。按照湖北省政府要求,协助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农药市鉴管,同时在全省推行农药销售处方制,农药经营门店对农民实行开方卖药,以处方形式告诉用法、用量。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农民用真药、用对药,保障病虫防控效果。
在直播过程中,还现场连线荆州、黄冈、安陆三地的植保站站长,了解当地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情况。从监测情况来看,这些地方的病虫害,呈增长趋势。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专家与乡亲们互动的问题:
病虫害是如何测报的?如何保证测报结果的准确性?
张求东:测报技术人员根据各区域监测站调查的病虫基数,结合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为下一步防治工作的提前部署,打好基础。
暴雨灾害后,在湖北省的作物,特别是水稻上有哪些病虫害需要重点防治?
徐荣欣:当前水稻上重点要防治三虫三病:三虫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病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有些淹水田块还要防治出现的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等。
如何科学用药?
徐荣欣:
一是掌握防治适期:虫害: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病害:抓住关键生育期防治:如孕穗、破口期等。
二是使用合适剂量:要适量,不能少也不能多。少了效果不好,多了造成浪费还破坏环境。
三是兑足水量:一般每亩兑水40-50公斤。
四是对准部位:如稻飞虱、纹枯病要打基部。
五是注意施药时间:早上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六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避免抗性产生。
潜江市老新镇三桥村3组的马师傅说,种了5亩中稻,现在有70多天秧龄,暴雨之后,其中有1亩完全死亡,剩下的也陆续得了病,根部以上2公分腐烂,从下往上蔓延,分蘖的新叶枯萎死亡,是什么原因?如何治疗?
专家:是病害,穗颈瘟,是这个症状,要注意看一下,看穗颈是不是坏了,破口初期的时候防还来得及。
从7月12日起,由湖北垄上频道推出的特别直播节目《抗灾救灾 重建家园》,每晚18:30-19:25,一起接听乡亲们的电话,讲解目前农业抗灾减灾方面的技术要点。特别节目将持续近半个月。
今天(7月21日)18:30,我们将邀请湖北省农机局相关技术专家做客直播间,为大家讲解洪涝灾害发生时农业机械保养及科学使用的技术要点,指导大家科学抗灾自救重建家园。两部热线965333或12316随时接听电话,接受咨询。敬请关注!